靠眾籌成立傳真社吳曉東:應先了解發起人背景

靠眾籌成立傳真社
吳曉東:應先了解發起人背景

有巿民透過眾籌購買隔音產品,付款後一直未有收貨懷疑被騙,有眾籌發起人及眾籌平台代表異口同聲表示,巿民決定是否支持眾籌項目之前,應先了解發起人的背景,而發起人的透明度越高、提供的項目資料越詳細,越能增加支持者的信心。

2015年透過眾籌成立本港首間新聞通訊社FactWire傳真社的創辦人吳曉東稱,現時眾籌在美國、香港、台灣及內地等地區盛行,該等眾籌網站已建立一定知名度,如Kickstarter及Indiegogo屬較大型的公司,亦有不少成功個案,即使項目發起人寂寂無聞,只要其項目能透過該等大型網站眾籌,其可信性及知名度便會大大提高;但仍有網民懷疑被騙,吳認為某程度上,與巿民付款前是否充份了解該項目創始人及產品資料有關。

吳曉東以自身經歷為例,通訊社並非產品,而是報道新聞資訊,他在眾籌過程中增加自己的透明度,公開過去工作經驗及成就等等,讓公眾分辨,查證項目創始人是否真正有能力完成該項目。即使創始人是初起步的階段,他相信總有迹可尋,「唔多唔少喺某啲小領域都有涉獵過,(創始人)必須讓人知道你點解會諗到呢樣嘢,唔會無端端諗到而將會做到出嚟㗎嘛!」

應按階段提供項目進度

同樣於2015年成立、在本港比較活躍的眾籌平台Umadx,主要協助項目發起人集資及宣傳,若項目成功眾籌,會收取所得款項的若干比例作為營運費用。Umadx高級項目經理羅先生表示,公司一般程序會先審視及驗證眾籌項目是否符合本地法規及公司的規定,需要時會要求發起人提交相關文件證明,例如稅局的文件。羅先生又稱,若眾籌達標,公司亦會以分階段發放資金予項目發起人,要求對方按階段提供到項目研發或生產的進度,希望以這些措施避免項目爛尾或支持者有損失。

Umadx至今為接近200個項目眾籌,超過四成達到最低或總募資目標,羅先生聲稱未聽聞有走數情況。他承認,非牟利機構的眾籌活動較易達標,因巿民可追溯其機構的往績及記錄。

■記者張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