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及證監會日前罕有發聯合公告,直指有中資銀行以複雜方法融資,掩飾孖展借貸。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向本報表示,要改善這種情況必須從加強披露着手,倡議上市公司應發通告披露貸款各方身份。Webb另外又發文,直言監管機構所指中資行為民生銀行(1988)及旗下的民銀資本(1141)。
記者:余慕恩
民銀資本去年3月15日曾發公告指,該公司斥3億元認購New China OCT Fund 2獨立投資組合,由China Urbanization Capital Limited管理,Webb指這很大機會是監管機構提到的融資安排。
New China OCT Fund 2其後發放4億元貸款予Delta Link Holding Limited,很可能是金管局提及的SPV(特殊目的公司),民銀資本公告沒有提及借貸方的股東結構,及誰是貸款擔保人,只提到貸款由香港上市公司股份作為擔保,於開曼群島註冊並於香港上市,主要從事內房業務。
民行:會加強合規管理
參考聯交所旗下披露權益系統資料,David Webb推測該上市公司為綠地香港(337), 擔保人是綠地香港創辦人王偉賢。於2017年9月19日,王偉賢將股份抵押予華融投資(2277),以獲取5億元貸款。本報另外在股權披露發現,華僑城(3366)去年曾持有綠地最多10%股權,最新已降至零。
民行及民銀資本回應指,公司具有完善的風險控制管理體系,嚴格按照監管機構的要求合規合法經營,但「同時亦留意到此次金管局通函中提到,有些香港金融機構存在類似情況,會結合監管要求加強自查和合規管理,確保業務合規合法。」
綠地香港昨指,上述貸款及基金與綠地香港無關,亦並非為該公司的任何利益而設立。該公司已從王偉賢得悉,上述貸款已悉數償還,質押已獲解除。民行及民銀資本股價昨日分別收跌2%及3.6%,綠地跌4%。
會計界:監管機構或處分
對於這種扮投資、實借孖展的操作,如上述民銀資本的披露有限,投資者多要自行從聯交所披露權益系統查證。Webb向本報表示,改善方法是修改上市規則,於通告公佈所有借款人、擔保人及公司受益人身份,現時這些資訊並不透明。立信德豪董事林鴻恩稱加強披露是好事,不過無從阻止放貸一方行為,雖然監管機構現階段只是以通函方式提關注,操作仍有惹來監管機構處分的可能性。
另有內媒引述消息稱證監會及金管局所指的內地銀行並非民銀,Webb稱對於沒有提供消息來源的中國媒體報道不予置評,不論民銀是否證監會是次通函中提及的調查對象,他強調其透過投資作為借孖展掩飾,符合兩間監管機構所關注的問題。他同意如綠地回應所言,該筆貸款「與公司本身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