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拙欄談到南宋奸臣万俟卨,打字的朋友最初把「万」打成「萬」,這不奇怪。孟子門徒就有一位姓萬名章,古人也會把「十千」簡寫作「万」。
但「万俟」卻是由古鮮卑一個部落的名稱,演變而成的複姓,讀作「墨其」,不是「萬自」。我小時候,看武俠電影《半劍一鈴》,石堅飾演六詔神君万俟午,說「我萬自午」怎樣怎樣,導演也不懂得指正。
万俟卨是岳飛冤案的主審,與審的有大理寺卿周三畏。這周三畏的人品,和万俟卨的複姓一樣,誤解者不少。《說岳全傳》第六十回把周三畏寫得正氣凜然,說他奉秦檜命鞫訊岳飛,暗想:「若是屈勘岳飛,良心何在?況且朋惡相濟,萬年千載,被人唾罵。若不從奸賊之謀,必遭其害。不如棄了這官職,隱迹埋名,全身遠害,豈不為美?」於是深夜掛冠而去。《說岳》作者還賦詩贊曰:「掛冠歸隱不貪名,富貴浮雲看得輕。」香港太平書局一九六零年出版的《岳飛全傳》連環畫,也把周三畏畫得凜然正色。
但周三畏其實是秦檜、万俟卨的同伙,難脫誣害岳飛的罪責。《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卷一四四載:紹興十二年,「御史中丞万俟卨、大理卿周三畏同班入對,以鞫岳飛獄畢故也」。御史中丞何鑄、大理寺卿薛仁輔、寺丞李若樸、何彥猷等,都因不肯誣陷岳飛而被貶,小說家不去贊美,卻去把小人周三畏寫作君子,真不知是何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