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人訪:李慧詩 我的志願

體育人訪:李慧詩 我的志願

大部份人21、2歲大學畢業,Sarah年紀比他們大十多年,別人是追夢不怕遲,她是讀書不怕遲;訪問這天,她頭髮散開、背着背囊,走在校園上,散發點點文青味,步履比在單車場上輕盈多,笑容也多;Sarah其實很愛讀書,2013年完成網上神學文憑後,15年入讀教大健康教育學士課程,17年以一級榮譽畢業,同年她報讀浸大創意及專業寫作文學士課程,預計2023年畢業。

以為一切是預期,想彌補當初中五畢業後就當上全職運動員、身上沒有「沙紙」的遺憾,事實卻不是,慧詩說:「17歲中五畢業嗰個年紀,邊會有計劃,我只係計劃過出國讀書,16年(普林俊教練因隱性心臟病突然離世)想退落嚟,然後去美國讀心理學,最後選擇繼續踩車,出國讀書呢個心願到𠵱家仲未實現。」

讀書,對Sarsh來說不是為求一張「沙紙」,她說:「講起有啲慚愧,我每次完成一個課程,都唔會刻意珍藏嗰張證書,要搵出嚟都幾困難,一個個獎牌反而容易搵,唔似證書得一張紙。或者對好多人嚟講,學習為求一張『沙紙』,但對我嚟講,佢可能係『沙粒』。」

Sarah享受讀書的過程,認為可減壓。

慧詩(左三)本月獲教大頒發榮譽院士,父母(右二及右三)也到場支持。資料圖片

全職踩車兼職讀書

其實Sarah在12年網上修讀神學時曾說過:「我唔係為學位去讀,而係想學書入面嘅嘢。」七年過去,Sarah求學問的態度始終如一,上文說到「沙紙」與「沙粒」,她突然創作靈感湧現的說:「如果我要瞓喺個沙灘上,就需要好多沙,如果冇沙,對我嚟講,唔係去到一個沙灘,而係去咗石灘,瞓上去都唔舒服。」現主修創意寫作的Sarah學以致用,即興創作,留空間給讀者去細想。

難得跟Sarah走在浸大校園,就算下着雨也是賞心樂事,撐着傘的她,罕有地沒被粉絲認出,難怪她覺得校園生活最自由自在,她說:「學校好少有人搵我影相或簽名,佢哋知我嚟係讀書,身份有啲唔同;慶幸初到浸大,就認識幾個志同道合嘅同學,一齊柴娃娃傾偈,佢哋唔會當我高高在上,反而經常笑我,我就係種意呢種同朋友之間真誠嘅互動,呢種純真嘅友誼喺我呢個年紀好難得。」

近期每次訪問Sarah,她總愛將「學業」掛在口邊,就算東奧越來越近,對手密鑼緊鼓爭取每分每秒訓練,她也堅持要完成這個學期的學業,一星期上課兩天,每次三小時,還要應付學校報告及校內試,可幸她找到平衡,她笑說:「朋友都話我變態,我唔太需要hea嘅生活,我鍾意辛苦過後獲得嘅滿足感,好似打完仗後整個人都放鬆嘅感覺;我放假係為咗返學,覺得全職單車、兼職讀書呢種生活幾開心,亦好充實。」

將勤補拙不怕落伍

就算跟同學有年齡差距,承認自己outdated(沒跟上潮流),她也樂在其中,Sarah說:「有時同學談論一啲流行歌,我未必會識,主要係我outdated,唔太留意網絡上嘅事物,但每次聽佢哋講,又覺得好開心,佢哋亦好包容,我唔明白嘅,佢哋真係會解釋畀我聽,令我認識更多唔同領域嘅事,亦嘗試從佢哋嘅角度睇事物。」

讀書帶給Sarah,除了學識外,還帶給她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Sarah中五理科畢業,之後讀過神學以及教大的健康教育,現在是浸大文學院學生,問她是理性的理科人還是感性的文科生,她選擇後者,Sarah說:「我𠵱家鍾意文學,我唔似其他人識得背誦詩句,但我享受𠵱家讀嘅creative writing,畀我有時間去整理自己嘅思緒;單車場上,永遠都好忙,好難有靜落嚟嘅時候。」

意想不到的還有在課堂上拿到A的滿足感,Sarah形容比奧運、亞運奪牌更大,兩年多前在教大一科叫「痛症教學」拿到A後,激發她讀書的小宇宙,最終以一級榮譽畢業,她說:「嗰次攞A後,先知道滿足感好大,之後好想喺每一科都做好,我唔係讀書好叻或者一目十行嘅人,但將勤補拙都好重要,同踩單車一樣,唔能夠單靠天份,如果唔努力練習,亦唔會取得好成績。」

寄語後輩學業為重

作為香港單車界大師姐,亦身兼教練工作,Sarah寄語新晉車手,在抉擇學業及單車的路時,要停一停、諗一諗,以免日後後悔或埋怨,她說:「如果你正喺單車同讀書二選一,諗唔通嗰陣,我覺得都係先讀好書,讀完書仲可以踩車,除非教練同你講:『你好有天份,若你𠵱家放棄讀書,你一定可以攞到亞洲獎牌』,你就先踩車,否則你喺中學途中放棄學業去踩車,幾年後發現自己唔適合,但身上連一張中學畢業證書都未有,於是開始埋怨,呢樣係我最唔想睇到。」

校園以外,她近九個月的單車事業,可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從去年8月雅加達亞運2金,到10月展開東奧計分,她在4站世界盃共奪6金1銅,上月波蘭世錦賽,她連奪凱林賽及爭先賽兩金,是這兩個項目的世界一姐,她歸功於「學業」分散單車上的壓力,應驗一句:「書中自有黃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