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之前】
已故日本漫畫大師水木茂曾說:「『昭和史』其實也是我自己的歷史。」生於80年代的我,自有意識以來,看過的卡通、買過的漫畫、玩過的遊戲,受日本文化薰陶甚深。平成以31年圓滿畫上句號(1989-2019),大概我也可以跟大師說一句:「『平成史』其實也是我自己的歷史。」5月1日「令和」時代來臨之前,一起重溫香港仔女平成ACG的日子。
孩提時代跟平成日本文化接觸的第一因,是卡通。無綫早在70年代已開始購入日本卡通,對購買甚麼作品會大熱早已駕輕就熟,又或換個角度,當年選擇不如今天網絡世界的琳琅滿目,放學後的兒童時段播甚麼我們便看甚麼,然後甚麼便大熱。
鬥嗌:「機會嚟喇飛雲」
不管是《我要衝線》(1989)還是《魔神英雄傳》(1990)都讓我們每天回校便跟同學鬥嗌:「冇人可以超越喺我前面……」,還有嗌:「機會嚟喇飛雲……」那是沒有人會探究為何主角叫飛雲而不是戰部渡的年代,大家還會跟着鄭敬基一起唱主題曲:「無盡的天際/藏着了善和真/埋在我心裏似刀」;還有《冒險少女娜汀亞》(1991),讓我們首次接觸如此浩瀚深邃又艱澀難明的世界觀(庵野秀明的艱澀好戲還在後頭)。
除兒童時段,無綫開始嘗試購買成人向動畫於深夜時段播放,先是逢星期二晚的《城市獵人》(1990)、星期六晚的《聖鬥士星矢》(1990)、還有承接《閃電傳真機》播完悟空童年走向撒亞人篇的《龍珠二世》(1991)。
當時還是小學雞的我,最大難題並非捱眼瞓,而是如何得到父母允許在深夜起身看「涉及不雅及暴力成份」的動畫(由卡通改口至動畫也是從那時開始)。話說回來,當年無綫動畫部改名不甘平凡,除將《龍珠Z》的「Z」音譯「二世」,還將《高達Z》及《ZZ》分別改為《機動戰士再起風雲》及《機動戰士雷霆一擊》, 大概是跟電影風,90年代戲名味濃。
平成年輕一代的憂鬱
平成動畫少不了的名字還有宮崎駿,從小時候嚷着要媽媽帶入戲院看《魔女宅急便》(1989),到長大後邀請女生一同觀賞《哈爾移動城堡》(2004),「有木村配音啊!」成為約會女生的最大誘因,但真正令人震懾的平成動畫,是《新世紀福音戰士》(1995)。那些年不只EVA與駕駛員同步,香港跟日本動畫播放的步伐也漸趨同步,不過卻非電視台購下版權,而是我們自己買老翻。
我跟同學山長水遠,家住上水前往信和商場買齊《新世紀福音戰士》一套26集連劇場版,「甚麼是死海聖經?為何機械人像隻生物?為甚麼EVA會暴走?」一連串宗教難題與科學術語令人着了魔般纏繞腦海。更震懾是男主角碇真嗣那種經常戴着headphone拒絕與外間接觸、對世界漠不關心的封閉內心描寫,跨國界地畫出平成年輕一代的鬱悶。平成經典動畫還有很多,風格類型不斷轉型,如近年走萌系角色、異世界題材、輕小說改編……三十年間不斷演進,影響一代又一代年輕人。
漫畫店看「原著」 從複印到正式授權
看着大量動畫,不知不覺從小學捱上中學。因為部份動畫製作進度遠遠落後漫畫,我開始在漫畫店租漫畫。
從那時開始很多動漫作品都是先看原著再看動畫的,如尾田榮一郎《One Piece》(1997)、岸本齊史《Naruto》(1999)、矢澤愛《Nana》(1999)、冨樫義博《幽遊白書》(1990)及《Hunter×Hunter》(1998)等,還有某些作品當年因為題材偏鋒而沒有被動畫化的大師,楳圖一雄、伊藤潤二、丸尾末廣、荒木飛呂彥(平成完結前很多都動畫化了),經典數之不盡。
要說平成漫畫,還是將時間先撥回90年代初,當年香港書報攤漫畫,都是將日本周刊漫畫複印再配上中文繙譯,以小冊子形式推出,全都是盜版。最記得小冊子為要有湊夠書頁厚度,後半部會加入其他漫畫,有時是《北斗之拳》,有時是《淚眼煞星》,有時是《潮與虎》,有時甚至是色情漫畫,看得年輕時的我興致勃勃……直至後來出現出版社洽談代理權,漫畫迷才可以購買正式授權的單行本。
那是日本漫畫在香港最興旺的年代,除了單行本更有模仿《週刊少年JUMP》的《EX-am》與《天下少年》等刊物面世,漫畫代理爭奪變得非常熾熱,當年《男兒當入樽》(1990)最後幾期忽然由自由人版本變成天下版本,令很多儲單行本的漫畫迷感到不是味兒,這正是版權爭奪激烈的最佳見證。同時,自《男兒當入樽》在香港連載後,星期一到日籃球場都擠滿跟隊的人,有時整個晚上只打到一兩場波。即使在湘北擊敗山王漫畫連載完結後,球場依然繼續逼爆,籃球熱潮一直延續,到2018年《蘋果日報》送海報依然被瘋搶,《男兒當入樽》可說是影響香港最深的平成漫畫之一。
街霸跳舞毯 「佢淨係打Winning快」
從1983年任天堂紅白機推出後,家用遊戲橫跨平成超過三十年,我們見證它的急速冒起,從日本走向全球。平成二年(1990),紅白機後繼機超任推出,從8 bit進化到16 bit、48色到256色事小,將街機遊戲移植到家用遊戲平台事大,而且那遊戲更是《街頭霸王2》,當時大家的心態是可以在家日操夜操,以便他朝有天去機舖大發神威,只是當我學有所成後,再落機舖發現已沒有了正常版本,只剩下波動昇龍滿天飛的「降龍版」與「葵花寶典版」。
九年後,讓「在家修練」歷史重演的,是當時街機為救亡而推出「大型遊戲機台」《Dance Dance Revolution》(1998),不過最終都敵不過家用遊戲的洪流,1999年於PlayStation推出《DDR》後,大家「入機舖威威」意慾早已大減,每人家中都擺放一塊膠味甚濃的跳舞毯,在三百呎公屋內播着洗腦歌《Butterfly》日跳夜跳。不管是日本還是香港,機舖都隨着平成落幕而奄奄一息,被後勁凌厲的電競網吧日漸取代。
平成還有不少經典家用遊戲,例如喪屍回眸的《Biohazard》(1996)、紙盒藏蛇叔的《Metal Gear Solid》(1998),不過要數對香港人影響最深的平成遊戲,一定非《Winning Eleven》莫屬,就連林海峰也在《男子組》rap過:「乜筋都抽過晒,佢淨係打winning快……」遊戲從1999年第四集開始風靡全球,更因為當年遊戲並沒有購買球員版權不得用真名,有本地遊戲雜誌更自創「買書送save」的宣傳手法,只要買書剪下封面印花便可以到指定game舖換取全球員英文名字save,那些名字全由當時的編輯親手逐個打字,再親自把save卡帶到遊戲店……為甚麼我那麼清楚?大學畢業以後,因為童年深受日本ACG薰陶洗禮,我立志成為一位遊戲編輯……就像東區走廊宣傳片那位工人一樣:「那些《Winning》球員英文名,我有份打的。」(下周待續)
平成ACG大事年表
平成元年(1989):
推出Game Boy手提遊戲機;《亂馬1/2》動畫播放。
平成2年(1990):
推出Neo Geo、超級任天堂主機、Game Gear手提機、《勇者鬥惡龍4:被引導的人們》(SFC)遊戲;《幽遊白書》及《男兒當入樽》漫畫連載、《聖鬥士星矢》漫畫連載完畢。
平成3年(1991):
推出《Street Fighter II: The World Warrior》(Arcade)遊戲。
平成4年(1992):
《美少女戰士》漫畫連載。
平成5年(1993):
《機動戰士V Gundam》動畫播放;《去吧!稻中兵團》漫畫連載。
平成6年(1994):
推出PlayStation主機。
平成7年(1995):
《新世紀福音戰士》動畫播放;《龍珠》漫畫連載完結。
平成8年(1996):
推出任天堂N64主機、《寵物小精靈 紅‧綠》(GB,GBC)、《Biohazard》(PS,SS)遊戲。
平成9年(1997):
推出《Final Fantasy VII》遊戲;《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動畫播放;《One Piece》漫畫連載。
平成10年(1998):
推出Dreamcast主機、Game Boy Color、Neo Geo Pocket手提遊戲機;《Metal Gear Solid》(PS)、《Dance Dance Revolution》(Arcade)遊戲推出;《百變小櫻Magic Card》動畫播放;《Hunter×Hunter》漫畫連載。
平成11年(1999):
推出WonderSwan手提遊戲機;《寵物小精靈 金·銀》(GB,GBC)、《Winning Eleven 4》(PS)遊戲推出;《數碼暴龍》動畫播放;《Naruto》、《Nana》漫畫連載。
平成12年(2000):
推出PlayStation 2主機。
平成13年(2001):
GameCube、Xbox主機推出;Game Boy Advance手提遊戲機推出;《千與千尋》上映。
平成14年(2002):
《機動戰士Gundam Seed》動畫播放。
平成15年(2003):
《銀魂》、《死亡筆記》漫畫連載。
平成16年(2004):
NDS、PSP手提遊戲機推出。
平成17年(2005):
Xbox 360主機推出;《任天狗》(NDS)遊戲推出。
平成18年(2006):
PlayStation 3、Wii主機推出;《Wii Sports》遊戲總銷量達8,283萬套;《寵物小精靈 鑽石·珍珠》遊戲推出;《反叛的魯路修》、《涼宮春日的憂鬱》動畫播放。
平成19年(2007):
《Wii Fit》(Wii)遊戲推出;《School Days》、《幸運☆星》動畫播放。
平成20年(2008):
《瑪利歐賽車》(Wii)遊戲推出;《黑執事》動畫播放。
平成21年(2009):
《新超級瑪利歐兄弟》(Wii)遊戲推出;《K-ON!》動畫播放;《進擊的巨人》漫畫連載。
平成22年(2010):
《寵物小精靈 黑·白》(NDS)遊戲推出;《荒川爆笑團》動畫播放。
平成23年(2011):
3DS、PS Vita手提遊戲機推出;《魔法少女小圓》動畫播放。
平成24年(2012):
Wii U主機推出;《刀劍神域》、《Psycho-Pass心靈判官》動畫播放;《Puzzle & Dragons》手遊推出。
平成25年(2013):
PlayStation 4、Xbox One主機推出。
平成26年(2014):
《妖怪手錶》動畫播放。
平成27年(2015):
《Bloodborne》(PS4)遊戲推出;《龍珠超》動畫播放。
平成28年(2016):
《Pokemon GO》手遊推出;《你的名字》動畫電影上映。
平成29年(2017):
Switch主機推出;《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Switch)遊戲推出。
平成30年(2018):
《Monster Hunter: World》(PS4)遊戲推出;《工作細胞》動畫播放;《龍珠超劇場版:布洛尼》、《幪面超人平成Generations Forever》電影上映。
平成31年(2019):
《Kingdom Hearts III》(PS4)遊戲推出。
撰文: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