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看NBA季後賽,波士頓塞爾特人的主將K艾榮(Kyrie Irving、圖)砍殺得虎虎生風。去年他因傷接受了手術,只能在場邊看着球隊因一場之差錯過總決賽,因此今季格外期待狀態大勇的他,能夠帶領綠軍走得多遠。看他打球也令我想起一件舊事,就是在2014年去洛杉磯現場觀戰時,曾經有機會跟艾榮本人會面,見面時更曾擁抱,當時最深刻的印象,是驚訝於他的體型並不特別壯碩,甚至有點比想像中單薄。
這樣的身體,卻能夠不斷殺入巨人林立的禁區上籃,除了靠着過人的速度和運球技巧外,也可想像到他內裏有很強的核心肌肉力量,才能夠預備隨時激烈碰撞,吸收衝擊之餘還能做到進攻動作及安然着地。這讓我聯想到幾年前看過的一個報道:日本一家桐朋高校的籃球隊引入了古代武術的身體運作法,設計出一套風格特別的籃球動作訓練,其中包括重視核心與骨盤姿勢,減少身體的擺動與消耗,增加安定性。該校自從作了這種訓練改革後實力大進,從地區無名球隊一躍進軍了全國大賽。
看看現在NBA的最頂尖後衞如史堤芬居里(Stephen Curry)和夏登(James Harden)的動作,跟以往球星漸漸不一樣,例如極度要求肌肉能量的後仰跳投漸漸少見,更多是選擇以較直的身體姿勢,保持着核心穩固,做出更多複雜腳步來製造出手空間(例如夏登的雙重後撤步)。這種球風,還有現代運動訓練對核心力量的重視,跟傳統武術有點異曲同工,互相參詳比較很是有趣。
文:喬靖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