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來,沒經歷過地震的朋友,一旦在台灣試過,如果沒到構成嚴重傷亡的級數,也會一臉報喜的口吻說:好彩,然後聲線高出四度左右,即是語帶興奮說:「嘩,原來都幾犀利,搞到個頭都暈暈地。」然後上機。這也是很普通的反應,會以為香港不在地震帶,當地震後頭暈是一次經驗,如做雲宵飛車。
這不是針唔拮到肉唔知痛,而是唔見棺材唔流眼淚,雖然連棺材都抬出來,亦無須苛責。地震如果沒造成塌樓地陷,遊客確實很難感同身受餘震的心理陰影,以及震後妥善工作。
這次台北五級強度地震,暫時錄得有兩棟大廈傾斜,沒即時危險性,可是需要在上面上班的人,無如每天坐電梯也如坐針氈,需要時間適應。
沒什麼大事如我朋友的辦公室,假天花有一部分倒下來,另一位公司的自動灑水系統的水龍頭也整組墮地,不是大災難,卻是大麻煩。光是我家,因為在高層,有制震系統,所以搖晃的更厲害;書架搖盪到中層的書都掉地上,有個柴燒茶壺在茶几上移位摔下粉身碎骨,然後浴缸也潑出了一大灘水,善後之餘,也要想想收藏的瓶瓶罐罐要如何安頓始得安全。
雖然如此,終於也想到有個方法,可以在地震後表示會很開心而不會落得失禮、無良、冷血的罪名。據專家說,在921之前,台灣累積相當於約200至300顆原子彈能量,從921之後一直釋放到2016年取得平衡,之後台灣每年累積約8顆原子彈能量沒釋放,至今差不多16顆原子彈能量沒釋放,以地震發生頻率來說,發生規模6.5級以上地震,也是以東部外海機率較高,民眾可居安思危,但不用太憂慮。
對,地震跟火山爆發一樣,時不時是要發作一下,久久不作為,一次性發出來構成更大災難。目前全球各地大地震,2004印度洋大地震以及2011大地震之後,九級以上地震還沒出現過,反而值得關注憂心,像民怨一樣,表面平靜太久,內部積聚的能量總要宣洩出來。好,那麼以後只有兩級零傷亡的地震,就可以出來說:「剛剛發生的兩級地震,很慶幸很高興,沒任何傷亡事故,更能釋放了部分能量,為地牛解解氣,下次翻身就沒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