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海市蜃樓 - 柯惟得

香港不是海市蜃樓 - 柯惟得

角落擺一本座地數碼相簿,用手指撩撥,可以招魂喚魄勾住電影的回憶,主要是八十年代港產片的街頭寫真,每部電影起碼用六、七個外景,以前出一次差便打響銅鑼,輾轉數十年,已經像吃家常便飯。有圖為證,《君子好逑》開鏡前,工作人員在軒尼詩道設壇燒香,求神庇佑的習俗由片場移向戶外。想想不足為怪,上世紀末電影初誕生,攝影師不是拿着營生工具走遍街頭巷尾?還遠道來香港哩!外景隊不過在電影史兜一個圈。今番電影資料館回味昔日香港的風華,且讓《光影.歷史.築蹟》細說分明。

克理斯.馬克(Chris Marker)大展拳腳之前,風光紀錄片的攝影師有兩道板斧:要不是拿着架生向景物橫掃,就是自己暫充鏡頭,讓行人在跟前熙來攘往。這種拍攝手法自然談不上言之有物,更欠缺情感。展覽第一站名喚「從外國人視點出發」,無論是1898年的《愛迪生短片》,還是三十年代的《浪漫縈迴:香港遊記》,《香港:中國的大門》和《香港風景》,着眼點都是媒介的冷,倒是前新界民政司黎敦義五十年代拍攝的《京兆世居》和《大埔》,加插村童與鄉民的生活片段,多了一點人氣,或者我們應該感謝這批攝影師,滿足扶手椅旅客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想望之餘,我們隔着時間的煙塵回望香港舊貌,也見證生活變化。策展人匠心獨運,酷似西洋鏡的圓環把銀幕切割成風帆形狀,只憑移動易碎的字幕體認地標,帆船是香港揮之不去的標誌,波光帆影暗示片段都是外國人實地拍攝的海市蜃樓──荒誕、精巧、滑稽(張愛玲語)。

導演陳焯生說過,既然租片廠搭景的預算繁絀,何不拍攝外景,既能節省成本,也是影片的噱頭。香港洗盡鉛華面會觀眾,有意無意傳遞令人驚喜的弦外之音,為通俗劇展讀次文本。尖沙嘴火車總站、啟德機場、九龍倉碼頭見證多少家庭的離合,屢被導演榨取戲劇元素。展覽播放《姐姐的情人》,《學生王子》,《冷燕飄零》的接送片段,有驚有喜。另外《少女懷春》裏許英秀馬笑英攜同艷群芳到碼頭迎迓張儀,張儀手挽行李,馬笑英口出怨言嫌他「失禮」,圈點一些香港人愛面子的脾性,回應陳導演說的噱頭,對抗勢利嘴臉,粵語片出產一系列錯摸的喜鬧劇。《歡喜冤家》的窮光蛋謝賢強充闊少,招呼從國外歸港的富家女嘉玲,兩人牽手踏上虎豹別墅的台階,鏡頭搖向附近十八層地獄的壁上浮雕,導演趁機向說謊世界提出警惕。前九廣鐵路鐘樓相等於荷里活電影的自由神像,為新移民帶來希望。《前程萬里》的李清南來,一見鐘樓便興奮莫名,從尖沙嘴徜徉到中環,幾乎想仰天長嘯,對未來生活充滿憧憬,政治意識濃厚的導演又借題發揮。香港固然有紙醉金迷的一面,也有純樸的大自然,《浪子佳人》的謝賢蕭芳芳到西貢火石州欖灣角洞拍外景,驚濤拍打海蝕洞,既狂野又浪漫,兩人穿着泳衣戲水,回歸自然,風景引出浪子不羈佳人純潔的性格。《蘭閨風雲》裏,披着婚紗的林翠手挽父親王元龍步向祭壇,婚禮是喜事,林翠想到父親不久於人世,一時百感交集,兩父女遊走於伯大尼教堂,襯出人生如寄的題旨。第二站「從廠景到外景」,策展人把銀幕分成長方形、四方形、尖角長形的畫面,重複播放電影片段,更把挑夫、轎夫、汽車、人力車的影像縮小,安排他們在畫面下端來回穿梭,強調「過渡」的意味。

香港卻不是海市蜃樓,移民到來落地生根,紮紮實實為浮生打好基礎,偷得半日閒,在市區的娛樂場所玩得厭倦,懷念郊外的新鮮空氣,當時新界比較荒蕪,假日成了遊人的好去處。《艷鬼緣》的夏萍就警戒胡楓,來到郊外,不許再想市區,相約晚上在沙田火車站會面,更增加靈異氣氛。火車會生意外,《難為了嬌妻》的丁瑩不堪生活壓迫,仿效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跑到火車軌要自尋短見,鐵軌與陰司似乎只相隔幾步。到新界的酒店始終是時髦的象徵,可以是《愛情三部曲》在鹿苑酒店的湖上泛舟,或是《萬紫千紅》在雍雅山房拍照留影,昂貴的價錢又令知慳識儉的青年男女卻步,《多情妙賊》的情侶索性自備食物在青山酒店外面野餐。回到市區,夜總會似乎與三教九流互通款曲,《曼波女郎》的麗池夜總會重金禮聘方逸華小姐獻藝,旁邊又閃出衣衫只得寸縷的女郎表演艷舞,還是戲院純情,是加了蓋的姻緣道,回說《蘭閨風雲》,林翠辛苦掙來兩張皇后戲院的票,就是要成全姐姐蘇鳳與陳厚在黑暗空間鵲橋初會。隨着市區土地短缺,把新界打造成衛星城市,市區與郊外的分野已經模糊,第三站「失去的地圖」,策展人借用古老府邸後花園的尺幅窗作為銀幕,讓我們透過時間的望遠鏡重認點點星塵。

一張張海報統領第四站,搶眼的還是香港的地標,多部電影比如《廉政風暴》和《傻瓜大鬧香港》圍繞維多利亞港大造文章,《憤怒青年》與《童黨》把青少年犯罪歸咎於公共屋邨,《警察扒手一家親》用老襯亭墊底,《古惑仔3之隻手遮天》鄭伊健伸手過來扼殺中銀大廈,繪製海報的畫師企圖用簡單的線條勾畫深遠的紋理。這環節名喚「紙上談戲」,文字與圖像的組合卻如調兵遣將。當今電影結尾都紡出一張長長的工作人員表,細看海報每一角落,卻不見畫師的名字,在這裏就向一批無名英雄致敬。

(注:本欄每周由不同作者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