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八十日帶髮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 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公元1645年,清軍攻陷南京,派出使者招撫附近州縣,各地望風歸順,唯獨江陰一地,在原任典史閻應元帶領下,十萬百姓誓不降清,抵抗達八十一日。城破之時,閻應元在門牆寫下這兩句對聯,挺身奮戰至死。
公元2014年,我城堅持了七十九日,大數竟如此巧合接近。八十日,足夠環遊世界,也足夠驚天動地。
你會說,江陰之役關乎民族大義,佔領中環能比嗎?能。細心研究便知,江陰百姓並非因為狹隘種族主義反抗滿清,而是因為「薙髮令」──逼剃光頭梳豬尾辮,觸及尊嚴底線,才寧死不屈,其實係文化衝突;香港亦然,九七回歸本來民心悅服,是野蠻作風,才漸使市民失望,無關愛國不愛國,別轉移視線。髮法同音,佔中者也在護法(髮)啊,反對人大釋法,基本髮型豈容話剃就剃?史載,清廷文書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句,偽知縣方亨叫書吏抄錄,書吏寫到這句,擲筆長嘆:「就死也罷!」我城特首及各司長局長,橡皮圖章,竟連小吏都不如,新近又加推「送中法」,令人髮指。
不帶髮,唯帶傘自保而已,否則怎敵催淚彈?
「太祖十七朝」,指明太祖朱元璋以下十七任君主。明室腐敗,乏善可陳,所以閻應元要表揚的是「人物」──義民,不是搞帝皇崇拜。港英政府呢,自砵甸乍爵士共廿八任總督,雖殖民地統治,但流風善政,總體安居樂業,毋庸贅言,更重要是培育了一批「人物」──社會良心,公民抗命,值得一表再表。
江陰守城百姓約十萬人,佔領中環啟動初期(2014年9月28日)統計亦約十萬市民參與,茫茫天意。三百里如是,千一里如是,再講一次,他們並非在分裂國土,而是在反專制。香港總面積1106公里,如何換算成古代里數我不懂了,反正「明日大嶼」一意孤行,大把土地增加供應呢,有佢講無你講。
江陰陷落,以屠城告終,史稱「忠義之邦」。
歷史,也會記下香港這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