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是這樣 - 邁克

永遠是這樣 - 邁克

六十年代有一部法美合拍片《巴黎在燃燒嗎?》,講第二次世界大戰狗急跳牆的納粹黨準備焚城,黑白菲林實地攝製,畫面滿目瘡痍爛爛撻撻,和柯德莉夏萍那些彩色繽紛的《花都奇遇結良緣》大異其趣,因為沒有時裝可看,傾巢而出的明星又個個蓬頭垢面,坐在新加坡奧迪安戲院的小影迷百無聊賴,對外景場地的印象特別深刻,一般海外觀眾憑《鐘樓駝俠》認識聖母院,我則在帥哥阿倫狄龍指揮的愛國游擊隊掩護下,匆匆將它的剪影留在記憶庫。十五號黃昏聽說大教堂起火,打開電視看新聞直播,初初只見濃煙,還以為是三五分鐘即被撲滅的小兒科,怎麼知道說時遲那時快,霍一聲屋頂變成熊熊火海,目瞪口呆之際,馬上想起那部生銹老電影的名字。無助地看着災情直線升級,腦裏反反覆覆出現的只有「怎麼可能」四字,我們不是生活在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的摩登時代嗎,連普通住家都明文規定必須裝置防火警鐘,堂堂歷史文物怎會燒到不可收拾,此曲只應中世紀有呀,簡直老土到令人尷尬。

最後一次進去仰望彩色玻璃窗,距今沒有十年也有八年吧?唾手可得的景點,當然不懂得珍惜,異國朋友遨遊巴黎我也不推薦,認為排長龍太費時,不如登上對岸阿拉伯世界學院天台遠眺,整座建築物和思堤島融為一體,像海明威筆下的鯨魚。自從發現院外南面塞納河畔小花園種了幾棵櫻樹,三月底四月初花團錦簇,不折不扣良辰美景奈何天,每年倒必定抽時間拍照留念,張愛玲在《對照記》姑姑照片旁邊寫「在我記憶中也永遠是這樣」,火劫後翻出來看,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