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鏡線索】
《蘋果日報》推訂閱制,係高難度動作,但係值得博一鋪。
坊間有唔同評論,但至少都同意一點,而家嘅模式,唔可以長久。呢個唔單止係香港報業問題,亦唔單止係全世界報業嘅問題,而係所有做內容跑流量賺廣告為生嘅公司都面對嘅問題。流量行業零門檻,競爭無錢,內容供應商走向原子化,廣告利錢喺食物鏈裏面集中晒喺兩大中間人平台Google同facebook手上。唔變,即係坐以待斃。
facebook限制 加速變法
facebook上年開始收水,唔派咁多流量畀非業餘內容供應商,唔少人認為係當前問題嘅觸發點。但我懷疑,就算冇facebook手上呢個改變,件事本身都唔係可以長久,個改變只不過係加速咗事態演變。呢個角度睇,可以話係好事,令大家更冇包袱,更狠下心腸去試本來就應該試嘅路,如果仲生存緊的話。
訂閱制係比較多人試嘅路,報紙方面有《New York Times》,《Washington Post》,香港嘅《信報》等等。其他媒體有Netflix、Spotify,最新宣佈嘅Apple TV+同Disney+等等,香港一早有有線同Now等等都係做月費。月費個business model本身係有佢嘅吸引力,但一個媒體由純靠流量廣告,轉型做月費訂閱,絕對唔係加個功能咁簡單。
修正問題易 踏出第一步難
當然,加道paywall都唔係咁簡單,中間可以有好多考慮,例如牆外全部冇得睇,定係有幾篇quota,例如點樣處理Google SEO搜唔搜到網站內容等等。關於呢啲技術問題,有唔少專家已經第一時間跳出嚟分析,唔少分析得詳盡有理,但如果結論係《蘋果》做得好失敗,我認為係見樹不見林。整網站,唔係起隧道,修正成本好低,枝末嘅嘢,要改唔難,最難係踏出第一步。
講返訂閱,而家係免費,將來會有收錢plan,但唔知有冇免費plan。同係訂閱,收錢同免費,係兩個完全唔同嘅操作。免費訂閱,即係唔係直接問用戶收錢,咁唔收錢搞訂閱做乜?一個方向,係儲用戶個人數據,冇訂閱都勉強做到數據,不過有就容易同準確得多,用數據變錢。賣數據係一種方法,但仲有好多其他冇咁直線嘅變錢方法。行呢條路,數據越多越好,咁做內容時可能仍然好着緊流量。而更大嘅挑戰係搵到有效方法由數據變利潤嘅模式。
月費內容 流量次要
但如果行收費,流量就唔係咁重要,最緊要越多人肯繼續畀錢越好。所以免費電視台開口埋口講收視,Netflix就從來唔公開收視,只公開上客速度。行呢條路,就係要做啲內容,吸引到人不單止肯畀錢睇某一個內容,而係肯決志去以後每月都畀錢睇(當然可中途取消)。「安心上路」可以令幾十萬人免費訂閱,但可以游說幾多人月費訂閱?即係話,做月費內容同做流量內容,可以係完全兩種唔同操作。如果真係要轉,呢個將會係一個非常深層次嘅轉變。
無論邊條路,都係高難度動作,但係值得博一鋪。
撰文: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