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小鎮】
巴斯克位於法國和西班牙邊界,畢爾包就隸屬這區,它是西班牙重要自治區,擁有自己文字及語言,因地緣關係建築風格及美食文化深受法國影響,尤其靠近法國邊境的小鎮San Sebastian,米芝蓮餐廳多如繁星,舊城區賣小食的小酒館竟多達148間。
如果在Google 查San Sebastian的位置,保證地圖上找不到,而是跳出Donostie這地方,因為Google採用的是巴斯克語(Euskara)音譯,San Sebastian和Donostie其實是指同一個小鎮,都隸屬巴斯克區。巴斯克的景點、地名,大多並列巴斯克文和西班牙文,兩者天差地遠,足見這裏的特殊性,巴斯克區不少家庭至今教育小孩,先學的也還是巴斯克語,其次才是西班牙語。
數巴斯克文化風情最鮮明的,必定是San Sebastian,雖然它在亞洲知名度不高,卻是歐洲貴族的度假勝地,此處有水色湛藍的貝殼灣,細白綿長的海灘,還有1912年興建的華麗賭場、劇院和遊樂園,因為San Sebastian在一戰時幸運未受任何戰火波及,不少有錢的「難民」,尤其是法國人都跑來這裏避難,同時還是不忘享樂。
歷史繼續演進,1936年西班牙爆發內戰,有錢人紛紛逃離,直到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獨裁政權時代(1939年-1975年),因為他經常到San Sebastian度假,所以又有一堆有錢人看風向,跑到這濱海小鎮度假置業;然而佛朗哥逝世後,這裏又再度趨於沉寂。1997年,畢爾包的古根漢美術館開幕,距離它只有一個多小時車程的San Sebastian因此沾光,觀光業才再度蓬勃。
比起美麗的海灘風光和法式風情建築物,我更愛San Sebastian的舊城,穿梭一條條巷子,看到順眼的小酒館就進去吃喝一頓,享受傍晚的閒適氣氛。
18萬人口 擁18粒米芝蓮星
導遊Ana說:「別看舊城很小,酒館可多達148間!」受到法、西兩國美食文化薰陶,San Sebastian人很懂吃,西班牙共有11家三星米芝蓮餐廳,這裏就包辦了三家三星,僅18萬多居民,共拿下了18顆星星,密度之高僅次日本京都,遙遙領先巴黎及美食之都里昂。事實上,這裏連小酒館的小食都很考究,嫌一般tapas太粗糙,硬要演變出pintxos,以一根根牙籤插着小巧精美的食物,既方便食用也可作為結賬依據,算賬時數牙籤就好,這種飲食文化,整個巴斯克地區都是如此。
當地人和朋友聚會,會在傍晚到小酒館小酌吃pintxos,正式用餐,則會到Txoko。Txoko也是巴斯克地區很特別的文化,類似私人美食俱樂部,發源地也是San Sebastian。Ana說,San Sebastian有好多的Txoko,而且大多維持傳統,不准女人入會,只能獲邀前往,聽似不公允,但女人啥也不用做,只要打扮得美美地去享用美食、美酒,連餐後都不必收拾碗盤,由男人全包。說的我可羡慕了!不入會又何妨?
畢爾包逛美術館賞建築
來到巴斯克區當然必到畢爾包,畢竟它是巴斯克區主要門戶。關於畢爾包如何從工業城變成觀光大城的轉捩點,很多人都知道就是1997年美國知名建築師Frank O. Gehry完成驚世巨作古根漢美術館,為城市做了最好的賣點。
在古根漢美術館效應下,後來又有許多國際知名建築師,將畢爾包作為發揮創意的舞台。另一導遊Xavier說:「這些建築物未必都是大工程,但其獨特性為城市注入活水,帶動周邊一起改造。」例子有西班牙知名建築師Santiago Calatrava,他設計了在古根漢附近橫跨藍帶河(Nervion)的白色人行橋Campo Volantin Footbridge,也創作了充滿線條張力的畢爾包機場航廈。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設計的時尚地鐵站。其他知名建築如巴斯克健康部總部大樓、新畢爾包運動中心及改造的畢爾包文化與休閒中心等,都極具特色。
除時尚建築物外,畢爾包還有個特別老建築,就是位在郊區Ibaizabal河口的比斯開橋(Vizcaya Bridge)。它建於1893年,是全球第一座同時提供行人和車輛通過的吊橋,全長160公呎,以懸吊方式來移動搭載着人車的鐵板車廂,是工業革命時代著名的鋼鐵建築,看着那吊車往返河面的景象,實在新奇,現時,比斯開橋依然是居民往來兩岸的重要交通工具呢。
travel memo
機票:香港來回西班牙馬德里機場經濟客位每人約5,000港元起
交通:由馬德里乘火車到San Sebastian約7小時,查詢: https://www.thetrainline.com/
滙率:1歐元兌約8.9港元
簽證:持特區護照或BNO免簽證逗留90天
採訪、攝影:楊沛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