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中國來的朋友去一間酒莊午餐,餐後去酒莊的試酒室試酒及買酒,誰知工作人員一臉歉意地說,今天酒莊提前關門,下午三點結束營業,既不試酒,也不賣酒。
中國客人說,午餐飲了幾枝酒,都非常喜歡,不試其他酒了,直接買那幾種酒,每種幾箱,這樣應該可以吧?
酒莊很誠懇地解釋,本來是營業至晚上的,但今天晚上有客人花3000元澳幣包了酒莊舉辦婚宴,根據合約,從下午三點開始,整個酒莊都只能為包場客服務,不可以再進行任何商業活動,所以只能夠拒絕這筆生意。
中國客人倒沒有生氣,只是非常不解,回去路上一直在做一道數學題,他說,那幾箱酒的價格遠遠超過3000澳幣,幾分鐘時間,就能做一筆更大的生意,為甚麼不做?更何況當時包場客尚未到,酒莊若賣酒給人,也不會有任何人看到。
我說,「對制度心存敬畏,有合約精神,這不正是澳洲吸引人的地方嗎?」
他不死心,說,「有合約精神之餘,也可以靈活變通嘛,酒莊可以嘗試打電話給包場客,跟包場客商量,可不可以賣幾箱酒給我,減他們部分費用。在中國的話,這麼通情達理的要求,包場客一定同意。」
我跟他開玩笑,「不如我陪你在這兒等,一直等到包場客來到,然後說服包場客同意酒莊賣幾箱酒給你。」他終於洩氣,搖搖頭說,「唉!澳洲人就是死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