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免試 - 左丁山

海外醫生免試 - 左丁山

大編輯有位老友係金融界人物,在IFC返工,不時要出差外遊,生活節奏都幾緊湊。上個月,佢去完外地返到屋企,稍事整頓就上床,點知半夜夢醒,發覺成條頸都濕咗,大驚之下起床開燈照鏡,發覺係流鼻血,血水不停滲出,唯有用最古老方法暫時止血,用棉花濕水塞鼻,仰高個頭,再不能入睡,捱到天光,頂唔順咯,自己叫白車送入廣華醫院,大編輯聞訊走去醫院探佢,佢在急症室外攞咗第43號籌,因流鼻血暫時唔死得人,護士叫佢等吓先啦,卒之等到午飯時間,大編輯見佢件恤衫已經血紅,幾乎想代佢嗌救命。哦,輪到嘞,醫生同佢暫時止血,話仁濟醫院先至有耳鼻喉專家,將送佢去仁濟,入到仁濟醫院,全院滿座,叫做有一張病床,停在走廊牆邊,護理人員叫佢瞓上去,點知走廊冇插蘇,病床床頭不能用電力上升到四十度,佢唯有平卧身體,鼻血又流出嚟,大編輯睇見把幾火,想搵護士鬧,但嬲都冇用,醫院唔夠地方,唔夠護士,唔夠醫生,你估醫生有三頭六臂咩。卒之等到專科醫生來到,用電療方法(類似在鼻孔內燒焊),中止咗鼻血長流。

事後大編輯與朋友皆覺得香港嘅醫療系統已經崩潰,必須雙管齊下解決:(一)增設分區醫院,疏散分流病人,而地方多啲,大啲,醫生護士會覺得工作環境有改善,做起事嚟,不致阻手阻腳,黑口黑面,同病人交談都冇興趣;(二)必須增加醫生及護士數目,長期係擴大兩間大學醫學院收生名額(咁又牽涉到土地及人手問題),中短期就係輸入海外醫生護士,吸引佢地進入本地公立醫院工作。

幾年前林奮強主持嘅「黃金五十」,曾做過一份香港醫療報告,對上述兩項建議有詳細討論,但特區政府聽唔入耳,一講到輸入醫生,本地醫生組織就以林奮強為敵人。現在林奮強係醫管局董事,對本港醫療嘅瞭解更深,更覺得香港醫療體制擴容(醫院及人才)刻不容緩,因為幾年來特區政府冇做過嘢,而人口老化得更快,對醫療需求更加強勁。過往林奮強好似孤軍作戰,現在本港市民已支持擴容,只有醫生組織頑強反對,弄得伊利沙伯醫院年青醫生都要哀鳴:「香港人不要老,不要病」,呼聲淒厲。4月10日「團結香港基金」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建議參考新加坡做法,對來港公立醫院嘅有限度註冊醫生可免試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報告一出,醫生又嘈,當市民傻嘅,市民嘅容忍力係有限公司,遲早群起反對醫生專業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