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年前的東京,四月天氣,暖和清暢,偕秋子遊上野。在小坡上看到密茂粉櫻,花瓣沾霜,風吹,霜飄瓣飛。秋子悲時興嘆,隨口吟道:「世上若無櫻,心情歡暢多安寧,不怕花期訊,何地何時睹倩影?花落更傷神。」這是平安朝不羈詩人在原業平的短歌,喜櫻又怕櫻,愛恨交乍。櫻花命短,打三月下旬綻放,四月初已呈頹態。秋子說「葉君,再過些日子,你看不到櫻花,也就看不到我。」蒼白的臉,楊柳的腰,黄台瓜何堪摘?三日前,陪她往東京大學病院,駐診大夫善意說:「櫻田小姐,請盡量享受人生吧!葉君,你既是小姐的好友,請盡照顧之責!」這就有了上野賞櫻之旅。四月底,秋子離世,我將一朵櫻花用素絹包好,放進白棺,深埋泥土,花不再開,人不重生 。
秋子好誦詩,尤喜《萬葉集》,搜集四至八世紀日本各地詩句,採風問俗,可比詩經。全書凡三十卷,共收長、短歌四千五百餘首。民國錢稻孫先生仰慕甚,動手迻譯,是為中國第一人。雖是選譯,仍為士林所重。今人大多不知錢稻孫其人,可說到他的堂叔錢玄同、堂弟錢三強,那就無人不識。周作人說過五四時代,中國人日文學得最好的作家,只有兩人;一是錢稻孫,其二便是陶晶孫,晶孫先生的日語比日本人更地道,日本人都誇他。秋子性近林黛玉,痴情《萬葉集》,日唸夜吟,多愁善感,鬱結成疾。平成將盡,德仁繼位,改號令和,源自五卷大伴旅人《桃花歌》第三十二首其中二句──「初春令月,氣淑風和。」寓和諧之意。學弟周七根謔說「從詩句中我看到了西城學兄!」果如其然乎?周君用綠筆圈出「風」和「月」以示我,確未失實。今趟天皇登基,有二事破傳統,首是先王仍在,太子繼位,為歷朝所未有;次為年號非出自中國傳統文學而由本土典藉代之,為破天荒的創舉。有說戰後日本皇室已無實權,僅作為象徵形式而存在,惟日人敬重天皇,新舊天皇交替,仍是舉國大事 。
這裏不妨說說皇位繼承儀式,分由踐祚式、即位式及大嘗祭三部分構成,十九世紀末,日本面對政教分離衍生的問題,皇位繼承式不得不多方變更。踐祚式遂改名「皇位繼承之儀」,一九八九年一月七日裕仁天皇駕崩,隨即舉行「皇位繼承之儀」,內容無變,新天皇在當天繼承象徵皇位的三神器:天皇隨身攜帶的天叢雲劍與八尺瓊勾玉,另一項神器八咫鏡則供奉在賢所,不可移動。九日舉行「即位後朝見之儀」,新天皇在松之間會見三權首長和國民代表。按俗例, 新天皇繼位前需服喪一年,稱為「諒闇」。今趟上任天皇仍存,德仁天皇當不用服喪,可立即在賢所(Kashikodokoro為皇居內供奉天照大神的御神體神鏡的場所)報告即位和大嘗祭的日期。
到正式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日,上午新天皇會在宮中三殿(賢所、皇靈殿、神殿)向眾神報告即位。下午一點開始在正殿松之間舉行盛大儀式。新天皇身穿黃御袍,登上高御座宣佈即位。列席高御座下方者是皇太子等男性皇族,御帳台下全則為女性皇族,來賓多達二千五百餘人,包括國內各界代表、各國首腦及代表等。天皇宣完「即位致辭」後,由總理大臣致「壽詞」,其後出席來賓高喊三次萬歲,陸上自衛隊則會於北之丸公園鳴放二十一發禮炮。松之間儀式結束,下午三點舉行「祝賀御列之儀」,天皇與皇后陛下搭乘開篷汽車從皇居正門的二重橋遊行至赤坂御所,沿途萬千群眾揮手熱烈祝賀。晚上接連舉行三日晝夜「饗宴之儀」,另外在赤坂御苑會有園遊會。皇室繼承儀式繁雜隆重,日本國民視之為樂事,秋子亦然,生前渴望能親睹天皇登基 。生不逢時,裕仁即位,未在人世;明仁承繼,早離塵寰。小林一茶俳句云──「在櫻花蔭下,不會有陌生人!」秋子,你永遠不會是我的陌生人!(作者按:部分資料擷取自澤田浩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