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了Maggie小姐在書店等,我罪該萬死遲到一小時,唯有連聲抱歉,她只是氣定神閒微笑說:「唔緊要,我睇書啫。」這是我們初次見面,原是她有疑問向我討教,而我也想趁機看看,有沒有可能為她做專訪。與她通信一年多,知道她的人生曲折離奇,充滿意想不到的故事。比如有段日子,她日間是小學教師,晚上則當大學講師!
執教鞭外,Maggie也搞過社運、出過書、撞過鬼(這是我們最初聊得起勁的話題)……其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她現在的職業。可惜這行業牽涉太多機密,長談一個下午後,覺得她還是不宜暴露身分,訪問也只好作罷。但她在醫院做義工的故事,我聽後久久不能忘懷,索性就在這兒跟大家分享吧。
Maggie做醫院義工,是2011、12年間的事。別人做義工,通常透過團體安排,但特立獨行的Maggie,則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做義工。一開始,她逐間醫院打電話,毛遂自薦。院方問她提供什麼服務,她答:「給老人家講故事,或聽他們說故事。」對方若非誤會她做流動圖書車,就是報以一片靜默。Maggie明白光打電話行不通,於是帶着自己的書,到醫院親自解釋講故事的意義。明愛醫院的修女接見她,聽了她一番偉論後,轉頭向秘書喊道:「佢係天主派嚟㗎!」就這樣,Maggie在她出生的深水埗明愛醫院,開始了她的講故事計劃。
穿上義工制服,她可在非探病時段,自由出入病房。憑老人一個眼神,一聲呼喚,就知道要走向誰。為了方便他們記憶,Maggie是這樣介紹自己的:「你好,我叫麥基。」一聽到這個舊粵語片著名阿飛的名字,他們往往笑逐顏開。麥基當了義工一年,沒遇過一位老人家是不想聊天的。麥基特別喜歡聽鄉音,也有聽懂不同鄉音的語言天賦,憑口音就能猜出長者的家鄉,常常令他們喜出望外。
陪伴病床上的老人,最重要的不是說故事的技巧,而是聽故事的耐心。不論公公婆婆,都喜歡說初戀故事。有幾個婆婆說自己年輕時很漂亮,結婚當日才第一次看見丈夫。儘管盲婚啞嫁,但她們沒有後悔,反而說丈夫願意同甘共苦,「仲幾靚仔」──說時總忍不住偷笑。老人不需要聽什麼勵志的話,只需要一個平心靜氣的人,聆聽他們最後的心聲。麥基發現,伯伯的眼淚比婆婆的還多。男人在親友面前必須堅強,眼淚只能在心裏流,對着麥基,他們才不介意流露軟弱一面。有些話,只可以跟陌生人講;有些眼淚,也只能在陌生人面前流。
很多老人家神智不清,忘了自己是誰,也不知身在何方。有次麥基問張蝦婆婆,來探望她的幾個伯伯是否她兄弟──麥基心中很想知道,伯伯是否叫張魚、張蟹?但張蝦婆婆說,只記得他們姓張,什麼關係則忘記了。陳十四婆婆唯一記得的,是自己在家中排行第十四。有次她神情惶恐,胡言亂語,麥基不知如何是好,靈機一觸,叫十四婆婆什麼也不要說,只是互望對方。麥基盯着她圓圓的眼、大大的臉,像一隻胖胖的貓,忍不住噗哧一聲笑了。婆婆見她一笑,也平靜下來,流露笑意,對麥基說:「我鍾意望到你,你多啲嚟睇我呀。」
麥基很記得操福建口音的蔣婆婆。她剛做完手術,插滿喉管,聲音極微弱,但態度極平靜,麥基全神貫注聽她一字一語說:「幾年前我有胃癌,想食乜嘢,老公都會煮好帶嚟醫院畀我。冇諗過佢舊年肝癌,走得比我早。睇住佢咁痛苦,我明白唔好強求。阿妹你知唔知?唔止係生死,人生每一件事,都唔輪到我哋強求㗎。」那天麥基步出醫院時,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驀地了悟:蔣婆婆丈夫的離去,令她安然接受自己的死亡,原來有些人的付出,只為了成全另一些人。
做了一年義工,麥基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新體會,她記得苗婆婆一番話:「我65歲嗰陣,覺得自己好老。到75歲先發現,原來65歲好後生。點知到咗而家85歲,先知75歲嘅我不知幾後生,85歲先係老呀!」從此,麥基便以85歲的目光來看自己,覺得自己年輕到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