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飲惜食】村屋中邊食邊傾心事 馬鞍山的秘密樹窿

【識飲惜食】村屋中邊食邊傾心事 馬鞍山的秘密樹窿

對於各區「美食沙漠」這說法,早已聽得煩厭。人說你說,似是理所當然。現實是,「綠洲」隱藏於馬鞍山不同地方,既滿足胃袋,又能修補心靈裂痕,就看人們是否有心細看。

大水坑村的村屋之間,唯獨一處鋪滿草皮。推門內進,有餐牌卻沒價錢,這處費用由顧客自定。「食物只係前菜,其實最希望係同大家交個朋友,一齊傾偈。」「秘密花園」主理人葉引蘭(黃太)如是說。

開業兩年多,餐品由一眾義工主理,每日提供兩款午餐及下午茶,包括餐飲與甜點。「花園」採取預約制,不過黃太也從不拒絕walk in客,總是一副招呼朋友的態度,請客人入內。

位處馬鞍山村屋之間的「秘密花園」,是成年人放下心事的地方,又吸引了一班小小VIP。

秘密花園主理人葉引蘭(黃太)想為街坊提供一個放鬆的空間,也希望大家能以朋友的身份與她傾心事。

黃太曾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這裏做生意是其次,反而想幫人「打開心門」。

吃喝放鬆 「好過差到盡先去救」

若說只為交朋友而開業,似乎說不過去,「過去因工作關係,接觸好多家庭,見到家人間的關係越來越差,往往去到最差先搵人幫,太遲了。」曾處理青年輔導工作的她,見盡不少冇得救的關係。愛避重就輕的香港人常因工作忙,或不知從何入手,往往等到避無可避,方「勇敢」面對,「所以我希望以一個吃喝玩樂的平台,讓大家的關係未惡化之前,透過飲飲食食放鬆返,好過等差到盡先去救。」

黃太有時亦會擔當聆聽者的角色,若怕談話內容被其他顧客聽到,可到VIP房盡情傾訴。房內裝滿隔音棉,可以安心講秘密。有人來說難以與母親相處,有人來說與太太出現信心危機,更有人來問為何絕症要選中自己……

太陽蛋焗多士(a)

綠茶紅豆蛋糕(a)

豬軟骨飯配青菜
食物自由定價,但質素絕不馬虎。(a)

做聆聽者 當客人是朋友

「很多人苦無傾訴對象,或者身邊的朋友已經聽厭,唔想再聽。慢慢地將心事鬱在心中,唔再打開心門。」曾修讀婚姻及家庭治療的黃太說,比起開辦一間輔導室,更想以朋友身份代入其中,「就算你見我的一小時覺得幾舒服都好,一行出輔導室門口,你就要面對生活,所以我們要結合生活。我唔會分客人或朋友,來花園的都係朋友。」

訪問那天,黃太不時回覆WhatsApp,不是電話癮,而是朋友們有急事,「一兩句簡單說話,其實可以幫到很多人。」

「秘密花園」雖說是成人們放下心結的地方,又出奇地聚集了一班小孩,他們都是黃太口中的VIP,有的下課後急急跑來,有的則是約齊朋友來下午茶。「現在的小朋友好聰明,唔會輕易話你知唔開心,但跟他們玩時,對話時字裏行間你就會了解到他們。」

每位VIP都有任務在身,就是要請校內唔開心或較內向的同學到「花園」,一齊玩,一齊傾偈。

自由定價 望重塑人間有情

這種「我為人人」的精神,得追溯至黃太的童年。

曾經歷過「獅子山下」年代的,都想把當時守望相助的精神重現。回想兒時,黃太家住山頂石屋,那是鄰里關係緊密的年代。「當時人人都好開心,只要有一家人煲糖水或整茶粿,就會派街坊。我其實好想重塑細個時人間有情的生活環境。」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不高,但簡單易滿足;相反今日,經濟更勝從前,但人際關係卻大倒退。「現在人與人之間都築起一道牆,看似好安全,其實不然。」眼見如此,她願意「拋磚引玉」,以「自由定價」作招徠,與人們做朋友、講心事。

耗盡百萬 街坊義工同撐住

在香港生活,樣樣都係錢,由顧客自定價錢的食肆,可想而知定必蝕多過賺。

「第一年我已經用盡100萬預算,今年係第三年,你話幾驚。」只打算經營兩年多,今年又迎來第三個年頭,「諗住捱完兩年就算,雖然唔係捱,呢兩年我好開心,但會問自己第三年係咪仲係想有呢個心理負擔。」負擔,源自財政。靠自由定價的收入,根本追不上每個月的恒常開支。剛好那時遇上業主加租,心想不如就此作罷,誰知義工同事們反說夾錢讓花園繼續經營。「我班同事不是有錢人,但竟然問返我﹕『業主加幾多,我哋夾畀你。』」同事以外,又有街坊專程走去送支票,受助過的朋友也紛紛支持,「係感動到唔捨得唔做。」從早忙到晚,晚上八時終能閒坐家中,讓腦袋放空,這時才覺得累,「但諗返朋友的情況,例如小朋友長大了,情緒又變好,都會替他們開心,攰都值得。」

(a)秘密花園
馬鞍山大水坑村155號地舖

採訪﹕梁苡珊
攝影﹕倫星揚、廖璟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