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綫生機 - 杜杜

一綫生機 - 杜杜

天氣回暖,於是將房中的噴濕機清洗乾淨,預備再放入原來的盒子裏面。我還保留着上下墊着的兩塊包裝發泡膠,仔細對準位置之後整個套入盒內,卻發現約有四分之一吋突出盒頂之外,不能將蓋子妥當合上收起。這就奇了。三番四次檢看,最後發現在底下的那塊發泡膠下面原來還藏有一塊厚紙板在作怪。這也差不多可以算是為山九仞 ,功虧一簣了。幸好總算找到了毛病的出處。

所以解決問題,往往越是細微隱閉之處越是要留意。曾經一度在家中為患的米蛾最近似有復甦之勢,因此一見此物蹤影,立即撲滅,絕不掉以輕心。所謂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兩年前米缸食櫥以及水瓶之內盡皆成為米蛾的藏身之所,如今想起猶有餘悸。

有一種理論是:各種思想、行為、信息的散播和流行,都有如細菌感染一般,一傳十,十傳百,每一個最細小的環節都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一名帶菌者就可以將整個城市變成疫區。似乎是突然爆發的災難,其實蘊藏蓄勢已久,只待那引爆點出現,便一發不可收拾。在這互聯網稱霸的年代,可以更進一步證明這種理論的正確。洋人說的 the last straw breaks the camel's back,就是這個意思。

隨裝修師傅去買水電零件,單是螺絲也有幾百種款式大小,一不小心買錯了,便差之毫釐,繆以千里,接不上就是接不上。那就需要經驗、知識,和小心耐性。這些對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確能起到作用。

但是也不要狂妄地以為真的就是小心駛得萬年船。這種話是control freak 才說得出來的,因為這世界上根本沒有萬年船這回事。凡事對人吹毛求疵,往往就成了暴君,對自己要求步步為營,也就變成神經質。我們還得心懷謙虛地承認:始終有些事情是在我們的能力範圍之外。撲滅米蛾之際,有的中招。有的逃脫。這冥冥中是誰的意思?

年輕的時候曾經在香港大會堂的第一映室看過波蘭導演安德烈華意達的 《Kanal》 (1957年港譯《抗戰地獄篇》),內容描述幾名反抗納粹的地下戰士借地下水道逃亡,其中一男一女雙雙在迷宮一樣的地下水道中曲折蜿蜒探索,終於看到了河水和草地,且有陽光照了進來;但是有十字交叉的?枝把他們和水道之外的陽光隔開;那名叫雛菊的女子望着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青草地,頹然將頭頂着鐵枝:為什麼那鐵枝的距離不能夠略為闊一點,讓我們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