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財政預算案提出預留六億元,讓食環署在未來五年翻新及改善240座公廁,其中40座料於今年展開工程。食環署署長劉利群昨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上表示,政府將着力引入冷氣、抽濕系統等,改變公廁室內環境,並為包括洗衣街公園等公廁的沖廁水加臭氧消毒等。
人工智能鏡頭收集人流
劉指,初步針對一些遊客區內使用量高的公廁作可行性研究,如在蘭桂坊懷德里休憩處下層的公廁增設冷氣及抽濕系統,山頂凌霄閣第二層地庫的公廁則安裝結合洗手盆、梘液機和乾手機的一站式鏡櫃型設施,避免用家洗手後走到乾手機時,雙手滴水致地面積水及引發惡臭。
一直被視為本港「十大最差公廁」之一的旺角洗衣街花園公廁,則會試行為沖廁水加注臭氧以殺菌及消除臭味。據食環署答覆立法會議員文件,翻新公廁工程一般需時大約五至八個月,本年度預計先為40所公廁開展工程,開支約2,000萬元。
劉又提到,部份公廁已經利用配合了人工智能的鏡頭,收集公廁每日各時段的人流,遠較以前用人手計算準確及方便。據文件,署方統計出去年全港799個公廁中,有207個每日平均超過300人次使用。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出,外國公廁設計多樣化,每個都有獨立風格,期望本港新式公廁也能仿效。他批評食環署為公廁工程招標時,經常想「一張約批晒」,致公廁設計趨向單一。
劉利群指,已與機電工程署及建築署初步磋商,未來會開辦工作坊聽取設計師以至清潔工友的意見。劉表示,明白市民關注部份公廁的質素未如理想,故未來翻新工程會要求做到四大目標,包括地面乾爽、沒有異味、沒有污迹、日後需要維修時必須盡快處理。
■記者于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