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起,《蘋果日報》網上版需要登記才能瀏覽,有讀者馬上在Facebook向我訴苦,說「登記太麻煩」,又打了一堆字解釋有多麻煩,最後依依不捨地說:「馮翁,我要跟你道別了。」句尾附上一個蕩氣迴腸、感人肺腑的傷心emoji,令我愀然。見他振振有詞,去意堅決,我自然不便挽留,只有兩點不解:一,Facebook也要開戶登入,難道不麻煩?二,他打字抱怨「登記太麻煩」所花的時間,已足夠我登記兩次。但我尊重他的意向。他可能跟我一樣有「填表恐懼症」,只是病情比我嚴重。
我自小已對任何類型的表格,有份莫名恐懼,至今病情並無好轉。舉個近例:我去年出版處男作《在加多利山尋找張愛玲》,日前出版社編輯傳來短訊,說希望為此書報名參加文學獎,詢問我的意向。我隨口應道,「好啊,沒所謂」。誰知編輯立即傳來報名表格,我一見那些「姓名、地址、身分證號碼」格仔,個心當場離一離,果斷反口:「咁麻煩,唔報喇!」這就是填表恐懼症。
我是否反應過敏呢?當然是。不反應過敏還算是「病」?我沒放棄治療,只是這種病根本沒法治療。你也許以為,病因是害怕洩漏個人資料。假如你這樣想,表示你絕不是患者。今時今日,誰不擔心洩漏個人資料?但擔心是一件事,現實是另一件事。你的個人資料極可能早已流出,落入偉大的黨手中:Facebook從 2010年起,已跟至少四間中國公司分享用戶資料,包括華為、聯想、Oppo及TCL。我不擔心洩露什麼數據給《蘋果》,正如一個下了海的AV女優,若聲稱自己接受不了比堅尼的暴露,就未免太矯情了。
填表恐懼症患者,真正恐懼的只是兩件事:填,表。不要跟我瞎扯什麼個人私隱,老子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在一張悶出鳥來的表格上,罰抄平淡無味的資料。總結我數十年的內心痛苦,只得出以下結論:我恐懼,是因為填表苦悶。但為了能夠自戀地重溫這個專欄,並接收建制媒體以外的資訊,我今天還是咬緊牙關,忍受了漫長的兩分鐘的苦悶。如此艱巨的任務我也完成了,應該畀啲掌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