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早前陪同內地港人朱太前往深圳市內三甲醫院,由她示範看病流程,發現由掛號到取藥要來回不同樓層,手續繁複,病人疲於奔命;她批評內地醫院很多治病程序需病人自助進行,例如咳嗽需接受霧化治療,護士會讓病人自行「吸霧」,醫療手法不專業,令人擔心若出事會未及處理。
港人不能用電子掛號
朱太與記者到南山區人民醫院,示範帶女兒到兒科求診流程,全程在大樓上上落落;因港人身份不能使用大堂的電子掛號服務,需改到1樓櫃台掛號,之後到3樓候診。
「喺呢度睇醫生,百分百會叫你驗血,開單畀你,畀錢去驗。」朱太指候診前一般會獲派驗血紙,到繳費處繳交約60元人民幣,到4樓驗血;約一小時後自行列印驗血報告,返回3樓見醫生,醫生匆匆解釋報告及開藥單後交藥費,最後返回1樓藥房取藥。
朱太表示內地醫院全面電子化,每次看病均要先在手機App預約;另一與香港做法有別是病人做任何檢驗,均需自行列印相關報告,報告不會強制貼上病人資料作識別,「你鍾意就自己貼。」
這種自助醫療程序令朱太感到毫不專業,女兒曾因咳嗽要接受霧化治療,「護士會將藥倒落霧化器,然後你要自己開機,小朋友就拎住個罩嚟吸。」
以往在內地求診,未見醫生便需先付錢吊鹽水,惟數年前內地有統計指,全國每年有逾萬人死於吊鹽水後的不良反應,故現已遭嚴格管制;醫生要說明情況才批准吊鹽水,「𠵱家唔打點滴(吊鹽水)咪叫你驗血,每次50至60元人民幣。」
費用按醫生等級收取
《蘋果》連日在內地醫院視察,發現醫護不斷推卻病人查詢,尤以查詢收費為甚;由門診部、急症室,再轉到病房,有護士全程邊玩手機邊答記者,「一般都是找醫生開住院單然後住院,(要繳押金嗎?)要。(多少?)那就不清楚了。」花約一小時也不知正確收費,有掛號部門直指掛號費需按醫生等級收取,「有主任級、副主任,主任以上50元,副主任就低一點。」收費極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