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大學畢業去拍片唔做實事? 廿幾歲「𡃁仔」用創意行成人禮

【港情講趣】大學畢業去拍片唔做實事? 廿幾歲「𡃁仔」用創意行成人禮

【港情講趣】
要數香港現時的網絡平台,或者網絡紅人KOL,應該數一天都數不完。在這個「人人都是KOL」的世代,有些以吃喝玩樂做主打,有些則賣靚仔靚女,大部份內容都是陳腔濫調。最近有一個新冒起的網台,同樣賣創意、自家製搞笑影片,但它不是要你「娛樂至死」,反而是用「教育電視」名義,身穿校服談「成長」,如何由「𡃁仔」變身「man仔」。

去年十二月開台至今,「男人EEETV」的facebook專頁已有逾萬八名粉絲。三位創作人陳俊藝(Smith)、李萬璣(阿璣)、羅耀庭(Billy)是大學同學,志趣相投。本來畢業後各散東西,但因為一個不愉快的巧合,令大家再次聚首。

去年十月,當時阿璣在舊公司還有兩星期就要離職,前路茫茫之時,得悉兩位舊同學亦已離職,便相約大家食個飯,吐吐苦水,一同想想將來的去路。誰不知,這頓飯就打開了他們仨的「成man之路」。「我們三個離職之人,何不在開始下一份正職之前,用大家在舊公司學到的東西,嘗試做一些屬於自己的事呢?」這是當晚阿璣問Smith和Billy的問題。Smith笑言:「其實我只是抱着一個『敍敍舊』的心態見個面。我沒有信心。香港的網媒有太多了,我們三個算是甚麼?我們有比人更突出的定位嗎?」於是整晚的討論重點,由「吐苦水」、「試唔試新嘢」、「試乜新嘢」,談到「自己到底係啲乜嘢」,開始思考人生……終於,得出來的結論是:係時候要大個仔!

「25歲」對於他們仨來說,是一個「少年危機」,是時候要認真看待「成長」。

沒有金主 開支大冇糧出

「我們三個今年廿五歲,處於𡃁仔與大人之間。我們想學做大人,但又不知如何去做。為何我們不把這過程好好記錄下來呢?」這個想法就成了他們網台的主軸。於是「男人EEETV」就真真正正成立了。取名為「ETV」,打着教育電視的旗號,是要教育觀眾麼?阿璣急忙解釋:「我們沒有資格去教育別人,我們還在過程中學習,還是學生,所以我們就身穿校服了。」

由一開始的網台概念、台徽設計,到後來每集的諗橋、拍攝、後期剪接,每一個細節都由他們三人一手一腳共同完成,沒有外人幫忙,心血少一點都做不了。全情投入的他們笑言,由第一集開始,每星期只會想兩件事:一是「橋」,二是「錢」。

一星期「chur」一集,橋從何來?「我們三個都是坐不定的人,喜歡把一些毫不相關的東西扯在一起,例如要扮大人飲酒,那飲酒後要做甚麼呢?不如去朗誦吧!」阿璣說得輕鬆,但在旁的Smith卻拋出一句別人的話:「創作是擔泥」。「其實我們每日都在想:下星期的節目要怎樣做好些呢?我們希望作品的質素高、水準好,每集都要不停想、不停想,想多一步,再想多一步,直到最後一刻。」這份對自己作品的堅持,難免會成為一種壓力,但同時驅使他們進步,「當然我們的作品都不算是最好,但起碼我們不會覺得失禮。」講完「橋」,就是「錢」。現時三人全職全心全意創作節目,看似是件危險的事,因為網台背後沒財主,三人由開台至今都沒糧出!

醉酒朗誦 「自己肯做飯」熱爆

「我們沒有金主,金主就是自己。」一開始,每人夾了一千元買拍攝器材,而拍每一集的開支都比想像中大。「第三堂的那個『朗誦比賽』,製作看似簡單,但單是報名費都花了我們一千零五十元。」Smith一邊說,面上一邊流露出心痛的表情,「有時會想,如果一直都沒有收入,那又如何是好呢?」這個問題,他們三人暫時未有答案。那麼家人呢?man仔總要養家!「這個是有一點壓力的,但我們的家人似乎比我們自己更有信心!可能他們見我們日日外出,以為我們在做大事呢!」有曾經想止蝕離場嗎?「那倒沒有。我們想試多一陣子,可能一兩年吧。但如果可以,我們想拍足一輩子,因為學做man仔是一輩子的事!」

這個「偽成人教育電視」,記錄自己教育別人,逢星期三出街,十二月開始,一星期一堂,至今已上了十多堂。要數到最令觀眾印象深刻、「成名作」的一集,當然是《醉酒去朗誦比賽》。他們三人飲完酒、紅着臉,一本正經地朗讀出風靡各大網上討論區的一句「我現時自己肯做飯」,勇奪朗誦比賽冠軍,成為一時佳話,是暫時「like數」最高的一集。但對這三位學生而言,最具教育意義、最「man」的卻不是這「勝利」的一集。阿璣答道:「我心目中最『man』的是第二集,《唔用手踩單車過後巷》。」那一集,他們要雙手離開單車,騎過一條又長又窄的後巷。開始時,他們仨都雞手鴨腳。一番努力後,阿璣和Billy挑戰成功,唯獨是Smith一直都平衡不到 ,過不了。「他不停怪責自己為何會做不到。」經過無數次的跌倒、上車、再跌倒、再上車,甚至直到天黑、拍攝不可再繼續時,Smith還是做不到。「在別人眼中,可能覺得他完成不了挑戰就是失敗,但後來回看,其實只要他不放棄、願意一直嘗試到最後,這個心態,已經是一件很『man』的事。這是一個很大的啟發,我們不時都會想起那次經驗,提醒自己。」懂得看破成敗、從挫敗中吸取經驗,聽着聽着,真的覺得眼前三位不再是「𡃁仔」了。

說到底,其實這是一個「成人禮」:三位「𡃁仔」用自己的創意學做大人。然而,每個人的成長背後,總會帶着一份不堪回首的幼稚,對嗎?設計師出身、在節目中經常擔當攝影師、較為寡言的Billy,覺得自己最幼稚的時刻是擁有愛情的一剎那,「以前事事都會和伴侶斤斤計較,現在長大了,學識了退一步海闊天空。」而對於阿璣和Billy來說,幼稚來自自己的自大。

從幼稚自大 到學識謙虛

其餘兩位成員,阿璣和Smith,一個以前是電台DJ,一個曾是網絡紅人,早在年輕一輩中略有名氣。但隨着「早來的成名」而來的,還有自己的自大。KOL的真面目,還是個「𡃁仔」。「以前我在電台時,覺得自己很聰明,就算有不懂的事,都會一學就識,久而久之,自信心很強大。所以當時有前輩狠狠地批評我的工作時,我不堪一擊,整個人崩潰了,情緒很低落,之後就無心創作,換來要離開的結果。」阿璣一臉悔意地分享,他將離職後傷心的日子比喻為分手般心痛。至於Smith,亦因為未畢業時已加入了一間網媒,擁有不錯的出鏡機會,使他成為了KOL。「感覺上,我只花了少少力便去到一個不錯的高度,我將成果都歸功於自己。之後有點目中無人,會頂撞上司:『為何你要ban我的想法』。後來離開了公司、見識到更大的世界時,自己才發現,原來當初不是自己有多厲害,只是背後有很多人有幫自己而已。」年紀輕輕的「𡃁仔」都是有經歷的人。

「成長」,可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亦可以是一瞬間的事:瞬間在於你終於察覺到自己的幼稚,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現在他們吃過苦頭,遇上崎嶇,見識到天外有天,學習了謙虛,更學識了「對不起」。「我覺得以前自己真的很『肉酸』,自大得令身邊所有人都很難受。對於過往遇見的人,我是有歉意的。」Smith的這一句,空氣變得很沉重,應該是他們仨一直想說的話。「我們會好好努力做好自己的作品,希望他們(以前的人)可以看見。這是面對過去的最好方法。」呼,成長,真的不是一件易事。

「我想沒人希望會長大的。我自己都很不想長大,很不想成長。」對的,每人都會想奔到neverland,應該沒有人想留在現實吧?「但現實是,當你真的要長大時,難度你還要像以前讀大學時一樣,日日住hall、甚麼都不管嗎?」成長是一件必要的事,很多人,甚或他們自己都試過一邊面對一邊埋怨,最多人可能是忽視它,沒有享受過程,而他們三個則選擇了去擁抱它。對他們來說,成長可能是可怕、未知、充滿挫敗的,但之後回頭看,這條三人行的「成man之路」不會白走。

「男人EEETV」創辦人之一:羅耀庭(Billy)是設計師

「男人EEETV」創辦人之一:李萬璣(阿璣)本是電台DJ

「男人EEETV」創辦人之一:陳俊藝(Smith)曾為網台主持人。 受訪者提供

連網台的台徽都是他們一起設計。

阿璣在《醉酒去朗誦比賽》一集中,憑着出色的朗誦技巧,勇奪冠軍,成為一時佳話,是暫時「like數」最高的一集。
網上截圖

由於資金有限,每一集都是用簡單器材「自拍」完成,用創意搭夠。

三人本身是大學同學,曾一同參與校園電台,感情深厚。 受訪者提供

facebook:男人EEETV

採訪:Irene方嘉
攝影:譚樂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