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社會資訊科技發達,我們很容易會在媒體或互聯網看到很多有關醫療技術發展的資訊。很多時候因為傳媒的報道,一些新醫療發展或技術會成為城中話題。就我們口腔頜面外科為例,記憶中被傳媒報道過的技術包括有微創植牙、電腦導航技術,甚至乎機械人種牙等等,究竟最新的技術就是最好的嗎?
記得有病人在致電預約面診時,諮詢過我們有否用PRF(Platelet rich fibrin)的技術替病人植骨,因為他要求我們用相關技術替他做手術,如果我們沒有相關配套,他便不會前來就診。我質疑他有多少明白此項技術,而這技術是否會適合他?也有很多病人在會診時也會詢問我們,植牙是否微創、可否用電腦導航等等,似乎他們把所謂的新技術混淆,以為新就一定是最好的。有些病人相信如果不是用這些技術,或沒有配備某儀器,你便不是最好的醫生。
其實大部份我看過媒體報道的最新醫療科技,是在醫療界普及了好幾年的技術而已。所以我們看到新資訊時先不要太雀躍,最重要並不是那樣技術有多新、有多電腦化,而是該項技術是否適合自己。實證醫學講求的除了是最新及最高可信度的醫學證據外,最重要的還是要看不同的個體,而去決定該項治療是否切合病人的需要。難道你又會比醫生更清楚你是否適合?如果相信醫生的話,請讓醫生為你設定醫療方案,如果要質疑醫生,倒不如不用看醫生吧。
撰文:香港口腔頜面外科學會會長劉思樂醫生
隔周三刊出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