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
看清楚,說的是「幼齡化」,不是年輕化。幼齡化是一件很嚴重的事,試想,如果醫生不再說濫藥年輕化,而是說幼齡化,或心臟病患者有幼齡化趨勢……這是多麼恐怖的事。一些通常出現於成年人的病症,年齡層不但推前至青少年,甚至再推前到未夠10歲的兒童,這個社會病得好嚴重啊!
「谷到行」偏偏長不高
瑪麗醫院的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主管陳國齡醫生告訴我們,臨床發現情緒問題近3至5年出現幼齡化。6至17歲確診抑鬱症的已經有610人,人數比三年前增加超過七成。抑鬱症不像傷風感冒,染了病菌就馬上發病。一個確診抑鬱症的病人,患病原因可能要追溯發病前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生活經歷。想像一個10歲抑鬱症小朋友,大概他5、6歲開始生活已很有壓力、不開心、睡眠玩樂不足。
醫生說小朋友太細就被「谷到行」,是埋下了幾年後出現情緒問題的種子。養育孩子就像農夫耕田,土壤好、環境好、施肥足和除蟲夠,小種子10年後變大樹。相反,過量施肥,即使土壤再好、環境再美,都會有肥害,出現燒根、導致枯萎。
現代父母默默耕耘,喜歡給子女施肥。社會上各類教育產業,推出各種「施肥班」兼大賣「恐懼感」,說甚麼「你不愛競爭,但競爭會找上你」,告訴你報我的施肥班,你種的樹將比其他的更高更大。於是,現在幼稚園全科補習也越來越普遍。
農夫啊農夫,當你們見到子女的笑容漸少、精神疲倦,明明施了很多肥但身體偏偏不長肉不長高的時候,應要知道警鐘響了,要收手喇。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