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最轟動的新聞,可能就是《蘋果日報》全版廣告。它大字標題「支持梁振英担任国家主席」,瞬間令《蘋果》洛陽紙貴。大眾事前猜測:梁伯會否貼圖如儀,公開回應呢?不出本人所料,他果然回應了,而回應也跟平日的帖文一樣可笑。
隨便舉一例。梁伯為了證明杯葛有理,呼籲大家上網用「杯葛廣告商」、"boycotting advertisers"等字眼搜索,「就可以找到大量在西方自由民主國家廣告商杯葛傳媒的事例」。真是哥倫布大發現!「梁粉」不上網搜索,難道以為梁伯是天下第一個「杯葛媒體」的人?若否,你強調西方也有人杯葛媒體,意義何在?以我多年網上經驗,發現「五毛」最擅長的技倆,是煞有介事講些阿媽係女人的事實、堆砌九唔搭八的資料,意圖予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假象。梁伯告訴大家「西方國家也有杯葛媒體事例」,不是五毛級廢話嗎?
但我按梁伯指示一搜,才發現誤會他了。用"boycotting advertisers"谷歌,第一個結果是《福布斯》網站文章,題為〈為什麼廣告商杯葛塔克卡森的節目可能不會產生預期效果〉(Why Advertisers' Boycott Of Tucker Carlson's Show May Not Produce The Desired Effect),標題已清脆地打了梁伯的臉。看內文,作者劈頭表明自己反對杯葛傳媒,並交代這次杯葛的詳情:卡森在霍士新聞做清談節目,發表了針對新移民的歧視言論,於是廿幾個品牌抽起卡森時段的廣告──但仍然在霍士新聞其他節目中放廣告。
由此可見,梁伯借一人言論來「株連」整個媒體,並非他引以為傲的「西方標準」,而是富有中國特色的「媒體瓜蔓抄」才對。梁伯日日寫爛文賣廣告,不是問題,問題是:你滿嘴「西方標準」,習近平怎樣想呢?如果我是梁伯,有人支持我當國家主席,我只會淡淡回一句:「我N屆都唔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