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兩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還飄些雨粉,便覺得氣氛來了,「清明時節雨紛紛」嘛。不料到清明節,竟出了太陽。
艷陽天本來招人喜歡,但清明節出太陽,就跟中秋節沒有月亮一樣,令人失落。同樣是掃墓,艷陽天是屬於重陽的,陰雨連綿才叫清明,必須如此,掃起墓來才有那麼一股「欲斷魂」的思結和感覺,照時髦話說,「找對感覺了」,事情才夠意思。
清明節要下雨才夠意思,這意思是杜牧的詩帶來的,寫的雖是江南煙雨,但不管哪裏的中國人讀了,都覺得跟自己有關,都覺得清明節應該下雨,人因此有些愁緒,然後找個小酒館躲起來,喝上一杯,喝酒的時候,窗外天色應該是陰沉沉的,空氣是濕答答的,淅淅瀝瀝,這一杯酒落到肚子裏,才有陽氣,才有暖意,似乎是橘紅色的,斷了一半的魂才會回來。詩意也就是這麼一回事了,一有詩意,也忘了上墳拜山,也忘了指點酒家的牧童還淋在雨裏,便只顧自己杏花村了。
所以,清明節那天看見透窗而入的陽光,竟有些生氣,覺得不對頭了,覺得腦子亮堂堂太清明了,腦子太清明,魂就不斷了,就沒有詩意了,連杏花村都不想找了,更遑論做孝子賢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