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籃球鞋的話題,我可以說上整整三天。當球鞋專家自問未夠資格,可是多年來四處入手,收藏還是有一定數量。
為何喜歡籃球鞋?球星效應自是其一。當腳踏和偶像同款球鞋,就以為能和他們跳得一樣高;其二則是設計精采。時至今日,一雙球鞋上的細節多得數不完,時而添加科技,時而暗藏密碼;單單嚼着這些細節,就已令人欲罷不能,還未計算不同球鞋所帶來的不同腳感呢。
由我購買第一雙後開始,籃球鞋的潮流已經轉了幾回;穿布鞋打球的年代還未出生,我的第一對球鞋,是柏賓(Scottie Pippen)的同款鞋。以當今的標準看,當年的球鞋可算「笨重」了。那時的流行指標有兩個,分別是「內靴」和「交叉帶」。坦白說,穿的時候其實頗麻煩:把腳塞進有內靴的鞋筒很費勁,綁好鞋帶還要把搭帶扣好魔術貼。可是有型嘛,有型就顧不了這麼多了;如AJ 8代,至今依然是我的至愛。
那一代的球鞋感覺「足料」,物料以皮革為主,鞋身多為高筒;其後物料越來越輕,講求薄身透氣。拜恩系列的設計顛覆整個籃球鞋設計語言,當年推出超低筒時被質疑是否可行,如今已成後衞鞋的標準配置;後來的超高筒「拳擊鞋」,又是令人譁然之作。
到了今天,籃球鞋已無一套既定標準,低中高筒,不同配色,悉隨尊便。科技配搭越來越進步的科技,令人目不暇給。
那天我穿上了最新推出的自動綁鞋球鞋,當把腳套入鞋內,鞋帶自動索緊。當刻驚訝技術進步之餘,又想起電影《回到未來》的經典那幕;電影預告的自動綁帶已經實現了,科技進步,可是如今香港,許多事情卻逆時倒退,教人無法不感觸。戀戀過去,同時展望未來,鞋帶自動繫好後,信步踏進球場,口中輕輕的說一句:Back to the future。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