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風和氣清,友人帶我入慈山寺,息心閒遊,消磨了大半天。寺院建築古樸淡雅,身在其中已塵慮頓消,全寺以供水代燒香,無煙火薰眼攻鼻,益覺心曠神怡。慈山寺由李嘉誠先生發心創建,落成後我一直沒到訪,只知有一尊相當於廿三層樓高的素白觀音像,蔚為大觀。這天近距離仰視,觀音右手握摩尼寶珠,左手持甘露淨瓶,上出雲霓,下瞰眾生,法相慈悲,氣象壯麗,的確令人脫然神飛,悠然意解。
寺內最耀眼的,當然是佛教藝術博物館。館內展出李先生的收藏品,奇珍異寶不勝枚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齊年代的「弟子雙手像」。作品來自河北響堂山石窟,從舊照片可知,這雙手本屬於佛祖左側脇侍弟子像,應該是迦葉尊者,其左掌上托蓋盒,右指下按盒蓋,骨肉勻稱,姿態靈巧,工匠之技令人讚嘆。弟子雙手像後,是以端正大字印出佛經經文的佈景,當中包括據說是李先生最喜歡的《金剛經》句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當我在雙手像前看得入神之際,友人忽問:「這雙手抱着一個盒,緊按蓋子,裏面是什麼呢?這又是什麼盒?」我說:「可能是潘朵拉的盒子。」友人大笑,接着問:「李生說過,要有大智慧才能開『無門關』,我聽不懂。你知道無門關在哪裏嗎?」我答,能打開無門關,你就知道盒子中有什麼了。
「無門關」不是地方,而是書名。《無門關》一書,乃宋代無門慧開禪師所撰,抄錄了古來著名的禪門公案四十八則,加上頌與評。為什麼叫無門關呢?開卷已說:「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可知修佛參禪,當悟「大道無門」,只有參破那個「無」字,才能獨步乾坤。此無不是空無一物的無、有無的無,而是不滯於相,不執於物,無分別心,不妄起念,心中空明,任運隨化。
《無門關》第一則公案「趙州狗子」,講的也是無門之無:有僧人問趙州和尚:「狗子還有佛性也無?」趙州和尚回答:「無。」答案看似平平無奇,但稍懂佛理者,都明白趙州的說法離經叛道,好比你問一個基督徒「有上帝也無?」,而他竟答「無」!佛經說眾生皆有佛性,當然包括狗,怎可答無呢?其實趙州是有深意的。
參禪之要,是破除二元對立,你有一「無」字塞在胸中,自有一「有」字盤據腦內,說有說無都多此一舉。於是趙州便語不驚人死不休,刻意令提問者生疑,目的是引導他放下有無對立的分別心。無門之無,正是這樣理解。故慧開在「趙州狗子」公案下評說:「參禪須透祖師關,妙悟要窮心路絕……只者一箇無字,乃宗門一關也,遂目之曰禪宗無門關。透得過者,非但親見趙州,便可與歷代祖師,把手共行,眉毛廝結。」即是說,能參破無門關者,就是佛菩薩了。
眾生佛性,本來具足,「而家冇,將來會有」,故狗子也可成佛,但世人自起分別,妄分貴賤,以為佛祖永遠高高在上,自己則卑若微塵。禪師為了打破這名相執念,甚至拿佛祖來開玩笑。例如《無門關》有則公案「世尊拈花」,提及上面說的迦葉尊者:「世尊昔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拈花微笑,很多人都知道這故事,有趣的是慧開的「留言」。慧開在評論中戲稱佛祖是「懸羊頭賣狗肉」,又問:若眾人皆笑,佛祖如何傳授正法眼藏?迦葉不笑又怎辦?結語是:「若道正法眼藏有傳授,黃面老子誑謼閭閻;若道無傳授,為甚麼獨許迦葉?」這兒「黃面老子」是慧開稱呼佛祖的花名,「誑謼閭閻」即欺騙世人,這樣「污衊」佛祖也太大膽了。但在禪宗角度來說,有一種大膽,叫慧根。有慧才能有膽,沒有這種「慧膽」,我勸你最好不要浪費時間參禪。
大千世界,到處都是無門關,只看你是否有悟性得到靈鍵。對看得通的人來說,一花一葉一草一木,皆洋溢禪機。我想起一句頗有禪味的話,對李先生也許合用:「有錢的,就讓他成王;有權的,就讓他捨棄。」說話者是耶穌(見《多默福音》第八十一則),所講的不就是悉達多太子嗎?——只有當你擁有一切時,才能有真正意義的大捨離,這就是穿越無門關的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