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音書】浮屍三記 - 余家強

【人事音書】浮屍三記 - 余家強

KAWS浮屍襲港,神憎鬼厭,提早撤退,膠造收膠,皮造收皮。

說到浮屍,我大學修古典小說科,寫過篇功課討論《今古奇觀》第廿九卷〈懷私怨狠僕告主〉,那是一個古代奇案故事:話說書生王生某天與賣薑客商因小事爭執,動起手來,不料客商本身患病,一下子暈倒了,王生連忙與僕人把客商救醒,再三陪罪,確保客商無大礙才送他走。當晚卻有船伕夜訪王家,說那客商坐他船離開時,談及被王生毆打,轉頭就在船上傷重身亡。船伕還拿出客商的提籃給王生辨認。王生大驚,人證物證俱在,自己打死人了!猶幸船伕很具中國特色,暗示可以破財擋災,王生急急重金賄賂,叫僕人跟船伕漏夜去收屍埋屍了事。一年之後,僕人因犯錯遭王生重罰,懷恨在心,到衙門告發王生殺人。僕人知道埋屍所在,王生無從抵賴,入牢等秋後處斬。與此同時,愁雲慘霧的王家來了位不速之客──賣薑客商來拜訪!王夫人嚇傻之餘,弄清真相。原來,客商當日坐船回鄉,的確與船伕提起被王生打,船伕便向他買下提籃,客商不虞有詐,一年後重遊舊地,方知王生被騙苦了。那麼,屍首何來?客商說:「正在船中說這事時節,只見水面上一個屍骸浮在岸邊,我見他(船伕)注目而視,也只道出於無心,誰知因屍就生奸計了。」埋屍的僕人為什麼認錯?因為天黑看不真切云云。長話短說,最終客商替王生辯白洗冤,船伕和僕人難逃法網。

故事主旨,傳統上,自然是勸人別意氣用事,隨時誤傷或被屈;而從題目寫「狠僕」,可見對賣主者的譴責。換成現代角度,不禁要問:那僕人雖然挾私怨,但檢舉兇殺案有何問題呢?他也不知船伕說謊啊!這種「誣告」不算誣告,書裏交代他受縣官杖責打死,其實罪不致死,頗有商榷餘地。

我的功課則質疑一點──何來咁多浮屍?奇案之所以成立,端賴河裏有條無名屍。莫講船伕見屍起奸計,客商本來也不以為意,甚至江面上來來往往的百姓、後來審案的縣官,全都對浮屍習以為常似的,由始至終無人過問,才更可怕。

後來我才明白,此乃中國國情。無論被殺自殺或意外,打撈屍體要收錢,遠的不說,年半前桂林發生遊客溺水,撈屍索價五千六百元事件,「專業」船家說:「公安為啥要付我們錢呢,是家屬求着我們打撈的。」否則便任由「人肉橫流」,所以,河上剛巧浮條屍,根本不出奇。《今古奇觀》書名起得真好,古今皆然,從未進步過。

港人幸福,有得講笑KAWS似浮屍;在大陸,唔係講笑。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