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在香港街頭發生一起搶劫案:一對夫婦帶着30萬元人民幣現金,去兌換店兌換,被尾隨的劫匪當眾搶劫,男人護款,斷送兩指。
事主兩夫婦從深圳過來,利用香港兌換店兌換價與深圳銀行兌換價差額賺錢,通常在中國集資100萬或200萬元人民幣,再分批帶到香港兌換。警方尚未破案,但兩夫婦的賺錢方式、行程規劃大約也只有他們身邊的知情者得悉,劫匪很可能是知情者僱傭的。
開放自由行,其中一個代價是令香港治安變差,上述罪案,原本不該在香港發生,結果光天化日之下在香港街頭上演。而且即使事主不遇劫,走私大額現金,也已經觸犯法律。
同日看到傳媒報道,大量中國孕婦來香港一些小型化驗所驗血,目的是為了檢測腹中胎兒的性別,以便決定是否進行墮胎手術。若胎兒是女嬰,必定性命不保。
中國遊客製造的問題,跟一般遊客不同,很多時候,不只是挑戰香港人想像力極限,也挑戰香港人道德極限。以上兩宗,只是冰山一角。
香港貴為國際化大都巿,但最近幾年來香港旅遊的遊客越來越單一化,所謂「旅遊」,目的卻絕不單純。當單一「遊客」每年數量以數千萬計,幾乎是本地人的六倍、八倍時,政府理應檢討現行政策,確保本土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不被打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