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 - 馮睎乾

讀書無用 - 馮睎乾

今年DSE作文題,除了捲入「香港科場案」的〈想想別人〉,還有一題〈讀書無用〉,如下:俗語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有人說「讀書無用」。試寫作文章一篇,談談你對「讀書無用」的看法。

假如我是考生,會用文言寫:

讀書有有用者,有無用者,不可一概而論。孔子曰:「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非不謀食,但以謀道而得食,故道之所存,亦食之所在也。古者讀書之徒,皆干祿者也。讀書則得祿,不讀書則無祿,不免於凍餒,故以讀書為利。俗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實濫觴於仲尼斯旨。春秋之世,周大夫原伯魯不悅學。閔子馬聞之,曰:「夫學,殖也。不學將落,原氏其亡乎?」不學將亡,則讀書之為用亦大矣。

惟老氏云:「絕學無憂。」則無學不害乎?東坡詩云:「人生識字憂患始。」則讀書非徒無益,且有害矣。車胤,古之好學者也,囊螢夜讀,甚有鄉曲之譽。桓溫辟為從事,以辯識義理深重之,自是顯於朝廷。及遷吏部尚書,竟得罪於權臣司馬元顯,元顯逼令自裁(即今人所謂「被自殺」)。使車公不讀書,無聞於世,而得終其天年,不亦善乎?然則謂讀書無用,亦無不可。

古之顯學,已無用於今;今之顯學,將見棄於後。或讀書而尊爵,或好學而居巷。天道渺冥,人事微茫,其順逆還周,孰能知之?其有用乎?其無用乎?不可知也。然讀書之事,何必曰「用」?其中有至樂存焉,雖南面王不與易也。與其用之,不如樂之。善讀書者,如蠶食桑而吐絲,蜂採花而釀蜜,苟能通其倫類,遺其糟粕,則長精神、益智慧,此其所以為樂也。不善讀者,囫圇吞棗,徒勞無益,上者不免為迂儒,所謂「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何樂之有?故曰:善讀者之於書,不希其用,但味其趣。此可與知者道,不足與俗人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