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與高牆 - 古德明

魔鬼與高牆 - 古德明

近年,港共要立法或改例,常見民主派指出「魔鬼在細節中」,這當然是英文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的直譯,但聽起來完全不似成語,更沒有原文韻味:原文devil、detail二字押頭韻(alliterative),突出了這最重要的兩個字。

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是指法例、規則、計劃等的細節,看來無關緊要,卻可能影響至巨,忽略不得。中文似沒有完全同義的成語,意思最相近者,應是《說苑》卷十的一句話:「憂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

英文成語as cool as a cucumber也是押頭韻,中文不會直譯做「與黃瓜一樣清涼」,而會意譯為「從容不迫」或「冷靜」。然則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也不應直譯,可譯做「須防細節有機關」;這才是中文,也較「魔鬼在細節中」容易明白。

另一句今日香港常見引用的外國語,是「在雞蛋與高牆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邊」。這話出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他二零零九年赴以色列領取文學獎,致詞時表明支持弱小的巴勒斯坦平民對抗全副武裝的以色列:「假如這裏有堅固的高牆和撞牆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無論高牆多麼正確,雞蛋多麼錯誤。」他能說這樣的話,值得稱許,但高牆、雞蛋都是沒有意識的東西,怎可有「正確」、「錯誤」可言。香港人與其拾村上春樹牙慧,何不用中文說:「我支持奮臂抗車的螳螂。」螳螂擋車的勇氣,中國人早就推崇,所以齊莊公「迴車避之」(《韓詩外傳》卷八)。可惜生吞活剝外國人語,已經成為港人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