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杜杜一提,我忽然懷疑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成立婚姻法,是不是也間接催生了我們現在熟悉的越劇《西廂記》。翻查資料,沒有確實交代,只記載五三年周恩來為了慶祝中朝簽約,欽點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根據宋之的先一年為王文娟徐玉蘭寫的本子排演,作為招待外賓的文娛節目,元祖版袁雪芬配搭范瑞娟傅全香,兩年後赴歐洲演出,鄭重其事修訂,卡士才落實成傳世的袁雪芬徐玉蘭呂瑞英。最耐人尋味的,是四三年花旦王袁雪芬初次踏入普救寺,竟然反串張君瑞,相國千金和俏丫環則分別由小生張桂蓮和陸錦花扮演,我馬上想起網絡有一折《焚稿》,虎背熊腰的趙志剛飾奄奄一息的林黛玉,金牌寶哥哥錢惠麗飾紫鵑 ──天上掉下個如此重磅的林妹妹,令人嘖嘖稱奇,難怪一啟幕哄堂大笑。
在「限古令」都夠膽頒佈的今天,簡直不能相信昔日的領導點戲那麼有眼光有品味,就算怎樣殷勤為王實甫原作冠上漂亮的反封建帽子,才子佳人半夜三更偷嚐禁果的愛情動作大片畢竟是一齣艷光四射的淫戲呀,幻想力不必很刁鑽,也不會不明白「迎風戶半開」並非為室內設計提供寶貴意見,cock-teaser俱樂部模範代表崔鶯鶯再心大心細,最後乖乖送外賣的情節是萬萬不可改動的──以正氣見著的袁老闆堅持加了一場《寄方》,落重藥描寫處女獻身的微妙心理活動,為婚前性行為找體面下台階,勇氣當然可嘉,但事實就是事實,以生米煮成熟飯爭取戀愛自由,無論如何都是性喜劇──幸好是喜劇,元朝的原著最後還出現超乎道德想像的兩男爭女橋段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