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種瘤鄂蟻全球首現口張開180°捕殺昆蟲

3種瘤鄂蟻全球首現
口張開180°捕殺昆蟲

【本報訊】是次新發現的13個品種中,有三個是全球首次發現的新品種,全為瘤鄂蟻屬(Strumigenys),又稱「迷你陷阱顎螞蟻」。牠們多生活在落葉或土壤中,身長僅1.5至4毫米。體積細細,戰鬥力強,其口顎能180度張開然後高速合上,以捕殺細小昆蟲和小型節肢動物。

以大嶼山命名

負責研究的港大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管納德及其研究團隊將三個品種命名,其中一種因只在大嶼山收集過三個樣本,非常稀有,於是以大嶼山英文Lantau為名,命名為「Strumigenys Lantaui」。另一種因有毛茸茸外貌,故被命名為Strumigenys hirsuta,在全港均有分佈;Strumigenys nathistorisoc則在香港兩個地區—大嶼山及八仙嶺郊野公園一帶錄得。管納德指這些物種非常獨特,笑言「港人應(對本港生物多樣性)引以為傲」。

另有五種為已在亞洲其他地方被發現及命名,但在香港則屬首次發現的原生物種。牠們同為瘤鄂蟻屬,包括在1988年首次被發現後便再無新紀錄、只在台灣發現過兩隻蟻后的Strumigenys Formosa;另外4個原生蟻種在東南亞、日本、台灣或中國大陸均有紀錄。

在五個外來新品種中,除一種為害蟲外,其餘四個亦同樣屬瘤鄂蟻屬,不過管納德強調,未有從這些樣本中發現對人類或生態有負面影響的證據。
■記者盧珮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