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者會變敢死隊 - 林夕

新聞工作者會變敢死隊 - 林夕

「我真係睇唔到點解會有人覺得,唔做呢件事比做呢件事好???」保安局長好似好疑惑又好誠懇咁向公眾發出疑問。

唔係嘩?點解?商人是不是最精刮的人?最大大力第一時間反對,覺得唔做好過做的就是商會,包括美國商會台灣商人,為求在立會拉票,無端端不用解釋就剔除九項商業罪行。

商人為什麼會擔心?也不用商界鉅子吐真言,新聞有眼見,這是個不談政治,只做生意也不講法制的地方,發生什麼事,只要有關係就沒關係,錢可以解決的問題就不成問題。你要非商界市民信內地檢察與審訊?

真要移交逃犯,請問本來為什麼不會應內地要求,在大陸干犯了大陸的法,人到了香港特區就不能上去受審?當然是對內地有法而無天的特色沒信心。

保安局長說什麼「歸口管理」,這個專業名詞真的很難聽,說會提升到部級才能提出引渡,地方政府認定的疑犯可以不理,這才更嚇人,國家部級要抓捕的人,殺人放火以外,不就是林榮基們?

這恐怖的修訂,護航的人只有越說越嚇人。湯家驊首先撲出來拍心口,外國法官沒那麼容易會被收買,吓?言下之意,莫非暗示本地法官會受中央影響?

別怕,保安局長又拍心口,會先在香港法庭審議,一切攤在陽光底下,公開聆訊,如此一來,會受到傳媒監察,言下之意,又是否暗示香港法院也有信不過的地方,而這次修例並不健全,有藏在細節裏的魔鬼,隨時有鬼,要靠第四權充當捉鬼敢死隊。

確實是敢死隊。最受這條例影響的,正正是傳媒、評論界。先別說港媒有多少已經受收編,上內地採訪的新聞工作者,隨時也有可能變成犯人,只要一次兩次成功被引渡回去受審,公開認個錯,不必坐牢好了,寒蟬效應之下,要質疑法院的審判,挑戰某個個案被引渡,真的需要敢死隊的勇氣。

靠傳媒監察保住林榮基們?你當市民沒看過內地維權律師的下場?那改變明天的已經被今天改變,質疑的聲音本來已經像狗吠火車,看沙中線的一盤混帳就知道,修例之後,連會吠的狗,不是被收服噤聲,就是要付出普通人付不起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