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到外地進行拍攝,和工作人員閒聊時,不知誰人先說起周星馳電影對白,接着就越說興奮,越來越多人加入;我穿着佐敦牌的衣服和球鞋,有工作人員跟我說他也是AJ忠實球迷,開始如數家珍的跟我說他收藏了多少波鞋球衣。
AJ和周星馳電影,都是90年代的產物,一班比我年輕許多的朋友都對它們倒背如流,實在頗出我意料之外。
經典就是不會過時,況且前者復刻又復刻,後者重播再重播,無論來自甚麼年代,都總會接觸到;MJ談過太多,這次就談談電影;或許對於我這代人來說,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電影本身,而是前半生的縮影。
小時候,我們都愛看《430穿梭機》。除譚玉瑛姐姐之外,印象深刻的還有一個生鬼主持,他是《黑白殭屍》中那個黑殭屍,後來則轉為拍劇;「飲啖茶、食個包」這句話,見證我們那段偷偷拿走父親的刮鬚刀,嘗試刮去唇上汗毛卻結果弄到流血的歲月。
數年後,鬚子真的長出來,你也不再是流着兩行鼻涕猜樓梯的小學雞,周星馳也從公仔箱走向大銀幕;初中生,腦囟未生埋的同時亦對未來有着無限幻想:想擁有左頌星的特異功能,把考卷上不合格的分數「捽」成滿分;記住未散功不得講粗口,不過見到張成績表又點忍口?有時又把自己當成到學校找失槍的卧底探員,結果啥也沒查過,卻因小息時與同學互掟粉刷記小過;還有到後來才發現,你暗戀的那名女同學,其實並不如Sandy迷戀周星星般喜歡你;公開試的失敗,令你加倍理解他對《西遊記》票房失利的那種無奈:明明盡了力,為何結果會是這樣糟?
當然在許多年之後你才會理解,那不過是人生中的小小一站。在社會混得夠久了,連豬腸沒有通乾淨仲有舊屎都不敢作聲,只因職場上有太多想把你置之死地的金槍人,可恨的是你手上並沒有豬肉刀;放工回家,力竭筋疲,躺在沙發上無無聊聊地按電視遙控,收費台的電影頻道還是會不時播出周氏作品,你也依舊會為當中的情節發笑;但更大的感慨,是來自那部當年評價不太好的《仙履奇緣》,你心想:那壓根是部包裝成笑片的愛情悲劇呀!這時你才開始有點恨當年的那個自己-曾經有一份至真的愛情放在你的跟前,但你沒有好好珍惜。
周星馳作品,跨越年代,許多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活在當下,渺小如我的凡人至今依然抱着一絲期盼,望能像他的電影主角般-小人物,終有天能登上大舞台。你罵我不設實際?做人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
文:伍家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