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福的「綠房」(La Chambre Verte 1978)是他電影作品之中的聖杯,久聞其名,不見真顏。很多年前曾看過「綠房」的錄影帶版本,影像質素奇差,不忍卒睹;最近終於找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法國DVD版,坐下來誠心誠意地看完整部電影,還了心願。「綠房」票房成績一敗塗地,主要原因是電影的調子沉鬱,主題又是死亡,看上去倒有三分似布烈遜。事實上杜魯福對「綠房」充滿疑慮,曾經多次想中途放棄,幸好終於完成。
電影要探討的是:活人和死者應該保持什麼樣的關係?報館的編輯戴凡(杜魯福自己飾演)勸解因喪妻而傷心欲絕的朋友:「我自己喪妻之後,作出了決定:於我,她依然活着。對於沒有心肝的人來說,你的妻子已死,但你要相信從今以後你不會再失去她。將你所有的思想、行動,你所有的愛,都給了她。死者屬於我們,只要我們同意屬於他們。相信我,死者會繼續活下去。」戴凡一直保留亡妻的綠房,裏面全是她的遺物。他將亡妻的紫水晶戒指找回來,又試過找人做亡妻的塑像,但是發覺企圖將熱情投射在物質上面而去接觸死者實在愚不可及,最後決定將一座荒廢了的教堂改建為他私人的死者聖殿。他把自己所認識的死者遺像供在那裏,點滿了火光通明的蠟燭。他找到了一個願意和他合作的女子西西莉亞,對她說:「這裏並非死亡之地,亦非安息之所,而是生命之所在。在我和你消逝之後,這些火焰會繼續發光,隨着心臟的跳動而呼吸。」
這番話乍聽之下相當動人,可惜經不起分析。「綠房」改編自Henry James的短篇小說The Altar of the Dead。杜魯福和原作者都沒有宗教信仰,但是他們的主角給死者起個燭光殿堂卻是類近宗教(quasi religious)的舉動。戴凡根本就不相信什麼死後復活,還將在喪禮出現的神父趕走。他自己取宗教信仰而代之的死者殿堂卻不見得高明。話是說得詩情畫意,可是他們死後誰去繼續燭光燃點?戴凡要西西莉亞在他死後替他點上一支蠟燭,西西莉亞反問:「我倒想知道有一天誰又去替我點上蠟燭?」戴凡的朋友喪妻之後不出數月便續弦,戴凡知道了十分生氣,但是西西莉亞說即使愛另外一個人亦仍然可以保持對死者的思念。戴凡堅持要和死者保持關係。但凡是關係,就是雙方面的。要是不相信人有靈魂的話,活人和死者的所謂「關係」就不外是一廂情願的自我沉醉和自我欺騙。西西莉亞對戴凡和自己都作出嚴厲的批評:「和你一樣,我知道和活人相處不易,和死者相處反倒自在。我們憑想像將死者困在透明的圍牆之內。」
我們聽過這話:「能夠活在愛人心中,也就沒有真的死亡。」但是會不會這也只不過是痴心妄想?愛人活在我們心中,但是我們自己也正在死去。「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普魯斯特說:「我們並非因為死者的消逝而對他們的恩情轉淡,而是因為我們自己也在漸漸衰老。」
死者聖殿的燭光能燃點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