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個月朋友飯局,最熱門的話題,是跑了「那一隻馬」,跑手術語,馬拉松,是一隻一隻去計。一、二月天氣清凉,長跑旺季。老同學退休,五十歲才開始訓練,接觸到腦內多巴胺這些好東西,認為比大麻更high,愛上了,跑呀跑,今次跑去熊本玉名市。很冷門的地方,只得八萬人口,天涯海角,為甚麼會選中這裏?朋友說過全名,立即明白,「玉名市橫島町草莓馬拉松」,原來是超甜士多啤梨誘惑,怪不得。正確來說,這不算是一隻馬,賽事最長半馬,朋友希望太太也能參加,所以選了玉名市,跑完浸溫泉,然後駕車去看有田燒,買了一堆碗碟回港。
香港跑手的進程,通常是這樣:先參加渣馬10K或半馬,然後跑全馬,以為馬拉松便是如此。跟着,有部份較幸運的跑手,有一年,無意中參加了一次海外比賽,嚇了一跳,原來月光真的那方圓,到過天堂才知甚麼叫風光明媚,情緒大受打擊,禁不住問,為何香港的渣馬會是如此三尖八角。有了比較,從此踏上不歸路,只能向外跑。
渣馬的問題,遲些再談,先說回士多啤梨馬。香港加台灣共五十人,入住當地溫泉酒店,晚上副市長親自到訪,還帶了藝人表演謝客。開跑當天,全程無上限士多啤梨補給,熊本熊陪伴,市民夾道歡迎。朋友跑過口碑載道六大賽中的東京全馬,去到小鎮,規模有異,感覺同樣美好。同檯朋友亦剛完成一隻京都馬,讚不絕口,我舉腳同意,三年前跑過,唯一問題,跑京馬快不得。為甚麼呢?便算我們對嵐山絕景視若無睹,去到仁和寺門外,突然看到幾十名光頭僧侶,穿着黑色僧袍,身掛金色彩帶,靜靜的站在廟宇大門一字排開,垂首合十恭迎,這明明是黑澤明電影場景,一生能有幾次遇上?心裏嘩了數聲,自然慢下來。去到府立植物園,赫然發現在竹棚之內,坐了十位祇園甲部藝伎,穿着五彩華衣西陣錦繡,吹笛撫琴落梅飛舞,頂,話之佢,我們又不是sub 4跑手,立即拿手機出來拍照。朋友點頭,他說,跑到中段,已經懶理時間,只管盡情享受。另一位老同學說,七月報了一隻馬,你們估不到是甚麼地方。竟然是澳洲中部Outback Marathon。厲害,腳踏赭紅泥土,Ayers Rock作背景,兩旁伴着袋鼠駱駝,這經驗不可多得。在飯局上我們愈說愈興奮,積極計劃,趁還跑得動,找一隻好馬,組團出外參加。
還記得我們的前特首,在2016年曾經說「運動沒有經濟效益」嗎?太好笑。拜一拜 Google神,做一些功課有多難?六大馬中的紐約馬拉松,一年經濟效益是三億,要求最高的波士頓馬,二億多,當然是美金。馬拉松跑手出名消費較高,他們去外地比賽,很多時約了一班志同道合以及太太成團,甚少一個人起行。還要早幾天到達,適應時差,去登記拿號碼。為了保持狀態,住得不會太差,跑之前要吃兩天大餐,上足電,跑完死了半截,再休息數天很正常。慶祝一下,吃喝玩樂更是必須。跑得愉快,在友儕中分享經驗,想一邊跑一邊大啖超甜日本士多啤梨,去玉名市。
香港上年遊客更多,但消費更低。一日遊逼爆東涌,拖篋代購掃藥房,可憐了當地居民。政府終於醒悟,說今年要大力發展高端旅客。「馬拉松旅遊」本是很熱門的項目,去到這裏,不得不提渣馬。我很想說香港馬拉松,但不,這是與非跑手無關與城市失聯的渣馬。確實不知從何說起,要努力按下心火,組織思維,下期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