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天橋有好多好處,主要係用作步行,唔駛等交通燈過馬路,已經夠晒效用(utility),喺灣仔,不時人車爭路,等交通燈幾花時間,如果為咗趕時間,有天橋就好方便。當然,完全偏重天橋,忽視街道用途,亦屬規劃師失職。人之交流,往往在街頭,不是在天橋,行天橋係為效率,故此往返匆匆,行街道,就較為着重情趣(如拍拖、購物、欣賞小店老店……),總之行人各有所需,唔好話人在天橋上「大家好似死屍,左右各走一邊」,一位老友住在將軍澳──(左丁山好少去),就同左丁山講過:「將軍澳每間住宅大樓好似係一個孤島,街頭了無生氣。」點解會搞成咁,要問吓政府規劃師。
少見天橋,街道人頭湧湧,行街大把嘢睇,好有樂趣嘅地區就係深水埗,朋友係業餘攝影師,身為高級打工仔之時,已經每年趁放假旅遊之便,拍攝大量外國風景照片,退休之後,不時出外旅行攝影,回到香港又點呢?佢某日在網上搜尋旅遊照片網站,發覺有大量香港古老街景,於是頓然醒悟,自己過往拍攝大量外國景色之餘,忽略咗家鄉景色,於是走上街頭,影完又影。呢日在文咸東街附近見到佢,佢話想拍攝古老參茸海味老舖照片,在海味街活動咗一個星期。之前去過深水埗十日,發覺深水埗好好玩,街頭生氣蓬勃,細舖老舖雲集,在中環不能立足嘅小店,一一見番,拍攝對象,俯拾即是,又見有不少外國遊客,其中不乏專業攝影採訪拍照。點知道遊客就是專業攝影師呢?朋友L話:「現在冇晒黑房啦,一位以前幫我沖曬菲林嘅熟手技工,竟然在海壇街撞見,問佢有乜好做,佢話有位攝影朋友介紹,為一啲外國攝影名家做導遊,帶佢地在香港搜尋舊景觀供拍攝用,呢啲攝影師有啲名氣,針對外國人喜歡亞洲獵奇照片,於是到亞洲城市,專影古舊景色,然後出版圖片集。佢哋一走到深水埗就好鍾意喎!」每次香港有18區收入調查,深水埗總是排在後面,但正因為咁,不少古老事物反而保留下來,鴨寮街固然聞名世界,其他亦有回憶價值,朋友L小孩時代在油麻地長大,對深水埗亦有些少回憶,話要趁深水埗舊事物仍然存在之時盡量拍攝咯,深水埗勝在無乜行人天橋,在街道上遊走,饒有趣味,再經旅發局選咗深水埗區向海外遊客作重點推廣,於是更多外人到鴨寮街一帶尋幽探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