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周記】
站在「劍御前小屋」前空地,眼前寬廣圈谷,只見白茫茫一片,濃霧忽然湧來,遠處劍岳崚嶒,頓時消失影蹤。天昏地暗、方向盡失之際,想起托爾金奇幻文學經典《魔戒三部曲》中一幕:主角佛羅多站在「死亡沼澤」前,躊躇着如何穿越這片危機四伏、鬼火飄浮的恐怖荒野,抵達最終目的地──魔多的末日火山。雖然劍岳是山岳信仰中的「死之山」、八大地獄中的針山地獄,自己也是幾經考慮才下決心來闖關,還不至於厚顏得自比滿腔熱血、歷盡險阻遠赴魔多銷漽至尊魔戒的佛羅多,雪地雖暗藏兇險,類比死亡沼澤,也是誇張得過份。佛羅多已無能力翻越灰燼山脈,死亡沼澤便成往魔多入口必經之路;此刻劍御前山盡是陡峭雪坡,我也只能取道眼前一片迷茫的劍澤圈谷。
積雪未融 雷鳥換毛換一半
這次初登劍岳之旅,得從頭說起。七月已過了三分之一,初夏的北阿爾卑斯山區,積雪本應消融得七七八八,這一年天氣反常,降雪量歷史新高,初夏的室堂以至立山連峯之上,積雪未及消融,依然白茫茫一片,從室堂出發,經雷鳥澤登雷鳥坂,一路踏雪而行,淨土川畔,仍可以看到三、四米高的「雪牆」。登雷鳥坂的路迹幾乎都埋在雪下,只能以坡頂的「劍御前小屋」定方向,靠經驗看地形找路,慶幸帶備了六齒冰爪,走來不算吃力。途中停下稍作休息之際,灌叢中忽然露出一隻雷鳥的身影,雪白的下半身,十分漂亮。隨着季節更迭,雷鳥會把全身羽毛轉換成和周圍環境相仿的保護色,一般雀鳥每年換二次羽毛,雷鳥是三次。每年春天,雷鳥蛻下潔白冬裝,從頭、頸開始,換上褐色交配期羽裝,一般在五月底前完成,這隻雷鳥只換了一半,該是積雪遲遲未融的關係。
「劍御前小屋」所在位置,名「別山乗越」。「乗越」是登山用語,指兩峯之間的稍低位。這裏山路四分,往東是縱走「立山三山」的路線,往北的三條山路,均朝劍岳方向,一條沿稜線走上劍御前山頂,然後可下切往劍山莊;一條就是腰繞路,直指劍山莊;最後一條則下降劍澤圈谷,經劍澤小屋再上攀劍山莊。從圈谷登劍岳,需時大半天,登山客多會在圈谷留宿一晚,翌日才克難攻頂,選擇有三:劍澤野營場、劍澤小屋和劍山莊。劍山莊最接近登山口,也靠近水源,住宿條件最好,甚至提供熱水淋浴;建在冰磧石堆上的劍澤小屋相對設施簡陋,宿位也少,主要還是缺水(水都在石堆底下深處),但依然一宿難求,原因很簡單:因為門外壯觀的劍岳。劍山莊太靠近一眾前衞峯(如守護着主峯的塔狀岩峯),景觀被遮擋,反而看不到主峯。劍澤小屋太受歡迎,也只接受電話預約,我能選擇的,便只有可以網上預約的劍山莊。
劍御前山的腰繞路,雖然崎嶇,卻是往劍山莊的捷徑,不過此刻盡是陡峭雪坡,雖有冰爪,但欠冰斧,不敢冒險橫攀, 難度是其次,陡坡殘雪,最危險是雪崩。下走圈谷,除了路程稍長,難度其實不大,不過高山天氣變幻莫測,本來一路陽光普照,到達劍御前小屋後不久,卻忽然起風,濃霧中,所有地標消失不見。時間不早,決定下走一片迷茫的圈谷雪地,只靠GPS引路,最終得見插在雪地上作路標的紅色小旗,當下如獲重釋。經過野營場,到達劍澤小屋,雲霧終於散開,天色才恢復明朗。要到劍山莊,還得要橫攀一陡峭雪坡,步步為營之際,終於明白登山客選擇劍澤小屋的另一原因:大背包放在劍澤小屋,翌日登頂時便可輕身橫攀雪坡,住宿劍山莊者如我,則需負重犯險過雪坡,回程時還得重複一次。
終於到達劍山莊,偌大的兩層山屋,當日入宿者,竟然只有三人。積雪未消,登山客卻步,也是合理。月色把雪地染成一片深藍,獨坐窗前反覆思量,明天劍岳登頂,去,還是不去?凄冷月光下,又再度茫然。
撰文:Daniel-C
好山愛水的城市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