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拉,二十歲的元氣少女,小小臉盤上每次見都是笑。她是好友的補習學生,英文一補就是七年,就着長篇小說一頁頁細細讀。我知朋友是免費補習,心想這小女孩真是幸運。
最近錄節目要談自小半工讀討生活的年輕人,朋友推薦伊莎貝拉給我,她在電話裏笑嘻嘻應承我。可開錄前一晚她發簡訊說,錄那天要提前一個鐘離開。統共就錄一個半鐘,還有其他嘉賓到場,怎麼好這麼晚改時間。我有點生氣覆她:沒辦法,一分鐘也不能少。
第二日見面她連聲抱歉,原來是她輔導功課的家庭臨時更改時間,「不過沒關係,老師這麼多年幫我我都無以為報,等下我搭的士過海好了。」矛盾解決,終於開麥。她依然笑盈盈,從十六歲便利店第一份工講起,再到健身會所、美容沙龍的會員服務,還有酒樓會計。打工是為着錢,她毫不諱言,因為家中經濟拮据,她又想一路升學。所以從三十六蚊一個鐘開始打拼。常常她是工人中最細一個,容易受欺負,年齡大些她懂得反駁,再大些甚至還要保護更弱小的同事。打工,交學費,讀書,再打工,「其實如果可以還是不要打工,實在太累,也不夠時間溫書和休息」。但她反思完還是笑,「不過我家是這樣啦,媽媽每日夜班已經很辛苦,她也不太懂讀書就業的事,我很小就知道一定要靠自己,也Okay啦」。如今她很珍惜的補習工作已經一百多塊一個鐘,她說可知還是讀書好。
錄節目的同事都欽佩她,其中一個說如果自己有這樣的孩子,真是福氣,「你看她總是笑,細想想那生活要多麼不易」。我打電話感謝朋友介紹,她得意:「我就說嘛,我的學生是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