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友詩的政治學 - 古德明

凌友詩的政治學 - 古德明

三月十一日,中共政協香港區委員凌友詩憑其「長於臺灣的平凡女孩」身份,在政協會議上,盛稱中共功德,更為習近平的臺灣政策吶喊,其樣板戲式演講,舉世矚目,一時聲名鵲起。

敝友吳月寧有幸,曾與這位五十七歲女孩在理工學院共事。原來一九八九年五月,吳月寧眼見北京學運前途兇險,建議學院教職員協會聲援,協會於是成立關注中國小組,籌辦遊行、集會、演講等,小組成員凌友詩參與甚力,批評中共略無假借。二零零九年,小組成員為紀念六四慘案二十周年,相約聚餐,餐後聯袂赴維園悼念晚會。凌友詩當時已取得香港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也有出席聚餐,席上說:「今天找工作,實在不容易。我加入了政府的中央政策組,悼念晚會可不便去了。」她顯然沒有辜負胸中所學。

中共向來器重朝秦暮楚的人物,如徐麗泰、譚惠珠、湯家驊、劉江華等等。凌友詩是研究政治的,善解其中奧妙,於是搖身一變,就由反共女孩變成中共臺灣女孩,保證財運亨通。

從前,趙匡胤獲手下擁立,要七歲的周恭帝讓位,倉卒間未有讓位詔書,翰林學士陶穀卻早已猜到趙匡胤將代周有天下,把詔書擬定,即時從懷中取出說:「已成矣。」趙匡胤「由是薄其為人」,始終不予重用,只着他繼續做個學士,「一生依樣畫葫蘆」(《邵氏聞見錄》卷一、《東軒筆錄》卷一)。宋朝社會崇尚氣節,原因不難明白。至於新中國社會,崇尚的是甚麼,就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