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朋友在微信登了大膠「Companion」漂在維多利亞港的照片,我送了他一句評語:「格隻浮屍。」他大笑。
上海人開玩笑說某人,有時會用「浮屍」,跟廣東人說「呢條友仔」差不多,純為戲謔,並無惡意。「格隻浮屍」,就是「這隻浮屍」,上海人聽了會笑。
浮屍用在大膠Companion身上也真合適,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照片裏看到這隻大膠的感覺,起初還以為是災難科幻電影海報,像是一個死掉的巨人,轟然倒下。浮屍於城市水面,周圍房屋由此顯得細小,便更令人擔心捱不住災難。
這麼說,當然會掃人來瘋的興,這兩天不知多少人去維港旁邊跟這隻大膠合影,似乎趕上一個潮流,Post相不可落後於人,興高采烈,所以我還得鄭重聲明,覺得這隻大膠難看,如一具屍體浮於維港,那純粹是我個人感受,不代表就此對熱烈跟它合影者的蔑視。如因此而引起人不開心,實屬不幸。這隻大膠周遊世界,行為取名Holiday,創作者自有一套如何Relax的說詞,但我見了,第一感覺就是「格隻浮屍」,那就無法Relax,且深感不安。人們將之與許多年前的大黃鴨扯在一起說,但鴨子浮在水裏是正常的,「人」這麼無端端在水面漂流,通常不會是Holiday,而是冤情。
不好意思,掃您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