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
亞斯理衞理小學連續兩年舉辦「失敗周」,透過活動教學生在失敗時如何管理情緒和正確面對得失。教育界不乏有心人,又一例子。人生總會有輸贏,而且輸的次數通常比贏的多,學習怎樣面對失敗,就是一生的功課。怎樣開始學習失敗好呢?一個充滿挫折的環境不會讓兒童變得堅強,同樣,一個極度呵護的環境也無法讓他們茁壯成長,這叫做過猶不及。
的確有不少小朋友「輸不起」。在一些競賽項目中,小朋友努力過,下過苦功,最後輸了,大喊一場,這十分正常。這種挫折是難得的經驗,雖然痛苦,但如果小朋友在眼淚乾後學懂檢討、學懂改善、學懂接受,到下一次他不但仍敢於踏上競技台,還以一個更好的自己出現,這種自信,任憑父母幾有錢都買不到。至於輸不起的小朋友,就是輸了一次之後(有些甚至未真正輸過,只是覺得自己會輸),不再願意再參與競賽。他們怕輸,所以寧願不落場,因為不落場就不會有輸贏。
輸不起的小朋友,內心很怯,怯到不玩比賽。比賽,若不以怪獸心看待,實在是學習贏輸的一流場合。亞斯理衞理小學讓學生以分組形式接受挑戰,又刻意略提高難度讓他們受到挫敗,各小組成員「贏就一齊贏」、「輸就一齊輸」。甲同學輸了想喊?有乙同學陪他一齊喊,然後丙同學過來叫大家再試一次……可以在經歷同窗的互相扶持,多麼難能可貴。小學生閱歷尚淺體會不到校方背後的苦心,但家長們一定看得到。
撰文:蘇菲
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