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計賣屋 - 王偉雄

妙計賣屋 - 王偉雄

一座意大利三層高別墅,古色古香,周圍山明水秀,只售港幣二百多萬,便宜嗎?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取決於當地的樓房價格,至於有沒有人想買,就要看市道和供求情況等其他因素,就算這座別墅的售價比市值低很多,也未必能吸引到買家。一位英國人正是擁有這樣的一座別墅,放出售賣多時,委託本地及國際經紀,還花了不少錢在廣告上,卻一直無人問津。後來他靈機一觸,想出一條妙計,可以間接賣出別墅,而且最後收到的金額可能比別墅的市值多四成。我看到這則報導時,不禁拍案叫絕:那麼簡單的方法,卻如此有效,真是懂得利用人類心理啊!

這座別墅位於意大利阿布魯佐大區(Abruzzo)的一個古老小鎮,全鎮人口只有九十人左右;別墅市值約二十一萬英鎊(約二百二十萬港元),可能因為小鎮位置偏僻、人煙稀少,所以別墅賣不出。賤賣之外,原來還有其他辦法,業主想出的妙計是這樣的:在網上宣傳,推出六千張抽獎券,每張五十英鎊,獎品就是那座別墅。如果六千張全數賣出,總金額是三十萬英鎊,比別墅的市值高出四成。抽獎券推出後不久,便已賣了三千張;抽獎券會一直售賣到本年九月三十日(假如抽獎券不在這日之前售罄),抽獎日期則在十月底。事實上,只要賣出四千多張抽獎券,所得金額已是別墅的市值,現在距離九月還有半年,多賣一千張應該不難,說不定可以六千張抽獎券都賣出呢!(也許《蘋果日報》的讀者有興趣參加抽獎,或至少想看看那別墅是怎樣的,我索性提供連結好了: https://winahouseinitaly.co.uk/)

我說業主懂得利用人類心理,究竟是甚麼心理呢?這裏涉及的心理因素不只一個,而是有至少三種普遍心理,並很可能結合地發揮作用。第一種心理是以小博大,抽不中,損失的不過是小數,但如果中了獎,卻是大幾千倍的數目,「博得過」。第二種心理是寄託於運氣,總是覺得「這次可能我會好運」,認為自己經常好運的人相信這次很可能繼續好運,認為自己近日不好運的人相信這次很可能轉運。第三種心理是渴望買到超值的東西,如果抽中了,就等於用五十英鎊買到一座意大利別墅,那真是超超值,「抵到喊」;跟第一種心理不同,這不是賭徒心態,而是購物者心態。

業主的妙計不止於此,為了令抽獎更有吸引力,他加上二獎一名和三獎五名,二獎是現金一萬英鎊,三獎是禮物籃一個,裝滿食物和酒。這是利用了另外一種普遍的心理:不喜歡一下子輸光或徹底失敗,喜歡「還有機會」。其實,那個三獎的價值可能不超過五十英鎊(裏面裝的未必是貴價的食物和酒),只是中獎總好過五十英鎊完全報銷吧了。

這星期是美國大多數大學的春假(spring break),小兒從東岸飛回家,休息幾天;今天吃午飯時,我將這個賣屋妙計當作趣聞告訴他。他說這令他想起一本書裏的例子,還說那位英國人業主從這本書得到賣屋妙計的靈感也不出奇呢!那是一本哲學通俗書,是他小時候我買給他看的,書名是《Plato and a Platypus Walk into a Bar》,當年是暢銷書。小兒想起的例子大致是這樣的:

某甲用一百美元向某乙買了一頭驢,付了錢,但驢在運到之前死了。某乙已用光了賣驢的錢,無法退款,某甲便說:「不要緊,把死驢給我吧。」他拿去死驢,不久便回來,告訴某乙他用死驢賺了八百九十八美元。原來他以驢為獎品,但沒有說明是死的,賣出了五百張抽獎券,每張兩美元。驢是死的,中獎者當然不滿,怎辦?某甲從容答曰:「退回兩美元給他了事。」一千美元減去一百美元的買驢錢及兩美元退款,就是八百九十八美元了。

某甲有騙人之嫌,但賣抽獎券無疑是好方法,用來賣一座賣不去的別墅,當然不是騙人,而只是頭腦靈活而已。

(隔星期六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