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潘敦在上海的報紙上寫上海舊時西餐味道,看了兩腮一軟,口腔裏全是饞涎。
上海舊時將西餐叫作大餐,上海人說吃大餐就是吃西餐。那時候上海的西餐,多是俄國菜,羅宋湯、羅宋麵包、土豆色拉(沙律)、炸豬扒之類。到了我們這一輩小時候,日子越來越難過,上海的所謂大餐要求日降,已成一個概念,幾乎有碗羅宋湯有個麵包已叫「大餐」了。即便如此,味道的記憶還是滿滿的,甚至超乎現實的,也就是想得比吃的味道要好。這也就是相隔了幾十年,見人說起舊上海西餐,我依然會起饞意。
記憶中許多事情都是美好的,一碗其實很普通的羅宋湯,一塊很薄的炸豬扒,若真是要比較起來,大概不會強得過香港茶餐廳。唯一讓我「不忘初心」的,是用餐包夾上土豆色拉的吃法,那時上海「德大西菜館」外賣櫃枱有賣土豆色拉麵包,口袋裏有餘錢的時候,經過買一個,麵包鬆軟,色拉冰涼,混而食之,味入腦海。直到現在,我去「皇后飯店」吃飯,也一定會叫一份薯仔沙律,剖開餐包,將沙律塞進去,夾而食之,味道跟記憶竟無差距。
於是我跟潘敦說,香港的「皇后飯店」、「新寧餐廳」等,走的還是從前上海羅宋大餐的路子,尚有幾成老味道,下次來香港帶你去吃。他回答說:「算了,不求,還是燒鵝好。」也是個生怕壞了念想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