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
在台灣生活兩年,我們不只一次被台灣人說香港人的「氣質」跟台灣人有點不一樣,這是指我們的衣着打扮、談吐或文化嗎?直到最近,我們開始慢慢明白這背後的意思了……
事緣最近我們跟餐廳主管們開會,說着說着,終於有人肯打開天窗說亮話,由於我們平常都會依賴以Line溝通,香港人心直口快,講求效率,當然最愛用最簡短和直接的文字去表達我們的意思,平常講說話的時候也不習慣說話有「尾音」,所以相對台灣人說國語的時候總愛加上「喔、喲」等溫柔的尾音時,原來他們不知不覺間覺得我們說話有點太爽直,甚至有點粗魯呢!本以為大家都是相熟的合作夥伴,想不到就是我們不經意的心直口快、言詞精簡,會令他們覺得我們太直接,或許這本是源於廣東話和國語用字和發音的差異,我們這些香港人,一下子也很難學會像台灣女生那樣百般溫柔嬌嗲呢!這根本就是文化差異囉!看來我們要多看幾次《撒嬌女人最好命》,來惡補一下台灣人說話的溫柔方式呢!
要學習溫柔婉轉多尾音
最後我們討論出來的解決辦法,就是我們少用文字去溝通,避免看來我們像在下達命令的口吻,他們比較喜歡我們在Line傳語音訊息,所以我們也得提醒自己,說話要溫柔一點、慢一點、客氣一點、婉轉一點、尾音多一點,這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呢!
老公聚餐變台式「吹水」
最近老公有一次和新相識的台灣朋友外出聚餐,討論一些新計劃,回家後我問他有聊到甚麼嗎?他笑說他們幾個男生,開場白也得繞一個大圈,天南地北摸不着邊際,大家都是客客氣氣,說了半天都沒得出甚麼重點,哈哈! 這就是台灣人口中的「哈拉一下」,就是我們廣東話說的「吹水」囉!
我們移民之前,總覺得台灣的文化和香港非常相似,原來要真正來到這裏生活,感受過當地文化和接觸本地人,才慢慢發現彼此的文化差異,或許這些是我們在生活上的驚喜,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有時候也不得不在適應一個新地方時有所調整,當然還有很多人選擇繼續我行我素,但當我們願意改變,肯踏出這一步,都讓我們可以真正融入新生活和新環境,無傷大雅,一試又何妨。既然選擇跳出舒適圈來到這裏,人生還有甚麼是不可能和不可改變的呢?就像這次,我們連幾十年的說話模式也要改變的時候,其實心裏都沒有甚麼壓力,輕輕鬆鬆的嘗試着改變,原來都可以發現在生活上的許多新意思,可以為簡單的生活,添上一抹不同的色彩呢!
撰文:Cass(King Kong 媽媽)
80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2017年5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著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