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形容你爸爸呢?「一流,是一個好榜樣,亦是我們的偶像!」港大碩士生洪靖及中大醫科生洪進口中一流的爸爸,正是昔日單車王子、現醉心長跑的洪松蔭。阿松成長於單親家庭、中二曾被趕出校的他那怕輸在起跑線,以運動身教一對子女成材。跑步,更令他尋得第二人生,已完成全馬「六大」的他,未來想征服日本超過40個縣市的全馬賽,不為炫耀,只為延續身教人生路。
記者:徐嘉華
攝影:李家皓
上月中香港渣打馬拉松,少了傷出的阿松身影,取而代之是身形與樣貌跟爸爸一模一樣的20歲小兒子阿進,戴着墨鏡跑10公里賽;在開賽前陪兒子熱身、目送他去起跑線時,兒子一句:「今天兒子代父從軍,我上戰場,你做觀眾!」令阿松感動萬分,阿松說:「聽囝囝說『代父從軍』,真是眼有淚光,好感動,其實今年我跟兒子一同報名參加渣馬,他10公里,我跑全馬,但我在賽前卻任性地跑傷了,最後只能做觀眾,十分自責,但開心看到兒子照原定計劃上場跑。」
訪問由阿松家住的天后走至金督馳馬徑,單程五公里,一家四口走過無數次,低調的洪太不願上鏡,幸好兩姊弟在繁忙的學業中抽空陪阿松上山做訪問,尤其進仔,去年才從英國高中畢業,考獲A-Level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四個A*,以獎學金入讀中文大學醫學院,還獲准直入二年級;姐姐阿靖亦不遑多讓,港大主修繙譯及法文學士畢業後,現在同校修讀一年制的文學及文化研究碩士;二人坦言,沒有爸爸,他們未必走到這一步。
不少人聽過阿松的奮鬥故事,舞台劇《秒速18米》正是根據他的成長故事拍成,由2008至2010年重演過3次,08年阿松亦親筆撰寫自傳《松頭再來》,內容包括三歲時父親不辭而別,七名兄弟由母親獨力撫養,自小家貧,中二曾因頑皮被逐出校,是單車令他建立自信及人生目標,他曾代表香港出戰1984年洛杉磯及88年漢城(現首爾)奧運,更曾奪奧運個人公路賽第12名,04-05年間更以超齡學生身份讀夜校,完成中五畢業的心願,現為保險公司區域總監的他說:「我在單親家庭長大,時常感覺被遺忘,自卑及缺乏自信,全靠單車建立自信心,做人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堅信自己的信念,肯為目標去努力,一定有成果的。」
前面轉彎直去就到 畢生受用
舞台劇及自傳面世時,阿松的長跑生涯才起步,但他愛遠足則是自小養成的習慣,小學時唯一娛樂,是哥哥們帶他遠足,吸引處是可吃到午餐肉麵包,更學到一句畢生受用的說話:「前面轉彎直去就到」。阿松說:「每次遠足我會問哥哥甚麼時候走完,哥哥就會說這句話,我一直記在腦中,每逢灰心時,或者單車比賽長達180公里時,一想起『前面轉彎直去就到』,就有如獲得激勵。」
阿松在子女三歲開始就帶他們遠足,五歲開始學單車、二人都曾參加本地單車比賽,近10年自己愛上跑步,兒子又跟着跑,阿松說:「現今的環境,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經濟條件都好了很多,小朋友很少機會鍛煉自己,我就想透過一些運動的過程去磨練他們做人的意志力及毅力,當時女兒六歲,兒子三歲,已開始跟我與太太遠足,事先表明過程中不會抱他們,不過會鼓勵他們,如會獎勵他們平時未必有機會吃的糖果,亦會在途中跟他們分享成功人士的故事,我與太太都沒有讀大學,讀書方面我幫不了,但會鼓勵他們,他們有今日的成績,都是自己努力得來的。」
訪問途中,當小記請兩姊弟講一些鼓勵爸爸盡快克服傷患的說話時,二人想了一想就說:「松哥,前面轉彎直去就到,你話㗎!」阿松立即笑容滿面,更笑說:「講得好,加人工,加人工。」
阿松在97年全運會後退出單車行列,當年在找一種運動寄託下,剛好精英運動員協會找運動員出戰渣馬的10公里慈善跑,一跑就愛上、08年正式踏上全馬路,他曾於2016年渣馬的全馬,以52歲之齡跑出2小時45分18秒的個人最佳,令全場譁然,這時間不是太多香港人做到,2015-17年更走遍世界各地完成「世界六大馬拉松」(見附表),其中5個以sub 3完成;只是2017年他自言有點任性,報了13個全馬比賽,最後跑了12個,弄得右腳肌腱發炎,去年只能參加年初的香港渣馬及耶路撒冷兩個全馬,這傷患直到近三星期在中醫診治下開始好轉,他已想定全馬目標,希望未來挑戰日本40多個縣市的全馬賽。
單車王子更愛跑步 有助思考
對於跑步,他直言比單車更有愛,視為運動第二生命:「其實我不是要在跑步追求甚麼成績,但比賽一定要設立目標,配合適當訓練,我在2017年得到教訓,當時我又想跑得多,又想跑到sub 3,經歷這一年因傷連正常訓練也做不到,我更珍惜跑步,預計明年渣馬可以復出。跑步不同單車,跑步一停下腳步就不會前進,我喜歡在跑步過程思考人生,有很多問題都在跑步上找到解決方法,跑步比單車更難是,每一步都是靠自己,不會像單車可以有隊友幫你擋風,停下來不騎單車還可以走。」
斯文溫柔的阿靖坦言,中學跟父母遠足或騎單車曾感覺有點悶,但現在看回頭,發覺自己體能比其他同學好,在煩忙的大學生活中能有精神處理大小事務,她說:「爸爸啟發我很多,我們看到他努力及堅持追求他覺得對的事,像他45歲才開始跑步,但他不會給自己藉口說因為遲開始而跑得不好,覺得這個爸爸很amazing。」弟弟阿進現雖在醫科忙得透不過氣,但受爸爸影響下也開始練跑,他說:「爸爸對我有好大影響,因為他,我自小就接觸運動,五歲開始學騎單車,培養一個習慣,到成長時體會到運動帶來的好處,學校考試好多人不做運動,只溫習,但其實溫半小時再做運動,效率更高。」
阿松從任性跑步領悟出大道理:「你跑得多不要緊,但不要跑得快,跑得快的,就不要跑太多。」人人都與松哥一樣,人生是學無止境的,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