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地鐵因測試新信號系統,發生了通車以來首宗列車相撞,幸好沒有載客,否則不堪設想。事發後,Facebook的MTR Service Update專頁最初是這樣通知市民的:「0600中環站有列車與外物碰撞。」單看這句,還以為撞到了不懂交通規則的野豬,哪想到是列車相撞?有網民對此「語言偽術」表示憤怒,專頁管理員便回覆:「『與外物碰撞』是系統中可以選擇的事故,我們不會另設新的故障原因,避免消息混亂。」回覆似是而非,更顯虛偽。Service update是給市民看,抑或給系統看?若對象是市民,請用「人話」。
地鐵相撞,有人馬上批評為「大陸化」,我不敢苟同。2009年華盛頓地鐵曾經相撞,難道美國也大陸化?2017年新加坡地鐵亦發生同類意外,原因跟港鐵相似,都涉及信號系統問題。港鐵的新信號系統,跟新加坡地鐵一樣,都是CBTC,即「通訊式列車控制」,以「移動區間」(Moving Block)的信號系統原理運作,確保列車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條件下,加密班次。港鐵跟新加坡地鐵的系統供應商,都有「Thales」這名字,而Thales是一間法國公司。
當然,港鐵要不斷將信號系統升級,也不能說跟大陸無關。近年香港人口和大陸遊客與日俱增,所以信號系統必須升級,才能加密班次,應付日益上升的載客量。據港鐵公佈的數據,2019年一月港鐵日均載客量是5,033,000人次,2009年一月是3,582,000,升幅顯著。照此趨勢,乘客只會越來越多,而港鐵為了疏導人潮,其信號系統必然像《龍珠》的撒亞人一樣,不斷瘋狂升級,務求爭分奪秒。
記得小時候坐地鐵火車,班次確實不如今天頻密,但乘客較少,環境清靜,上車也沒今天那麼困難。八十年代地鐵廣告有句口號,「搭地下鐵路,話咁快就到」,大家都很認同。但事隔三十多年,一上車看見大媽環伺,行李擋路,無論港鐵的信號系統效率有多高,我也只感到「搭地下鐵路,話咁快就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