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魔法 - 楊靜

黑魔法 - 楊靜

在北京和朋友夫妻吃飯。先生在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太太在小學教數學。那小學是海淀區排名前三的名校。夫妻兩人收入穩定,太太的教師身分還意味着孩子可以直升自己的小學。可這麼多年他們堅持丁克,恰恰因為太太在學校所見所聞──「現在的社會,父母也累,孩子也累,還是丁克吧。」

那陣子,她們全校都忙着說服家長同意不在教室內安裝監控攝像機。因為幼兒園虐童醜聞頻頻見報,北京幾個幼兒園在教室內安裝監控鏡頭,向家長開放觀看權限。幾所小學引入類似系統,馬上各校都有家長要求效仿。朋友太太很反感這要求:「鄰校裝了監控,家長天天找碴,在微信群大喊:『老師,你也提問一下我家寶貝呀!』最後都找老師麻煩。」

但她說也能理解家長的焦慮,只是好像醫療系統出了問題替罪羊總是醫生,老師不經意間被轉嫁了社會壓力。然而學區房再怎麽水漲船高,公立名校並不會提高收費、給教職員提薪,這筆生意肥了的是地產商──公共教育資源無形中轉化成他們的財源,教職員倒像是給地產商打工。

這周爆出的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供應過期食品,表面上看也是家長和學校之間的矛盾,但深究會發現問題仍在於教育資源在公私之間移行換位。成都七中實驗中學是一所私校,但讓家長趨之若鶩的是「七中」這個公立招牌──成都七中是四川名牌公立高中。

幾年前,七中將冠名權賣給成都的一個港資集團,該集團用七中的名字打造了七中實驗中學,之後將七中實驗中學打包上市,是筆幾十億的大生意。慕名而來的成都家長以為買到了優質教育,其實是參與了教育資源變現的又一個環節。

這條食物鏈上的另一隻黃雀是現在出事的食堂承包商四川德羽。德羽集團被報導學校食堂業務「遍及雲貴川渝」,多年來贊助諸如「四川省中學後勤工作會議」、「川派教育論壇」,人脈從何而來可想而知。

通往過期食品的路上有舊瓶新酒的貪腐,也有讓人眼花撩亂的資本運作,這一系列的黑魔法組合下,無怪乎學生和家長被甕中捉鱉,無處可逃。